欢迎访问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武水热点
基层动态
首页 > 党群工作 > 工会工作
湖北省劳动模范——王志翔
来源:汉口供水部     发布日期:2015-05-08

                        三十三载如一日 无怨无悔为人民

 

      

   王志翔的话:“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 “民以水为天,我以水为先” ,“要想服务过硬,苦钻维修技能”。

 

   王志翔,1964年出生,1982年参加工作,现任武汉市水务集团汉口供水部维修工程处维修队队长。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供水管道维修工作,不管是做管工、还是当维修队长,他总是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把为老百姓多供水、早供水、供好水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33年来,其维修改造的供水设施达30多万处,无一处用户投诉现象,用户满意率达100%。为了缩短停水时间,降低供水成本,他寻找破管规律,苦钻维修技能,改进维修工序。在管道维修这个岗位上,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

   20005月,王志翔荣获“武汉市劳动模范”,200011月,升任维修队队长。寡言少语的他私下对同事讲,“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大吼大叫不是他的性格。“率先垂范,不做吆喝队长”,那里有急、难、险、重,那里就会有他忙碌的身影。

   2013年元月9日凌晨,桥口区工农小路一根直径1.6米的主水管处发现漏水,漏水导致一栋5层居民楼房出现快速沉降,情况十分危机!信息迅速上报,武汉市政府应急办紧急下令:疏散沉降区域所有居民,关闭白鹤嘴水厂,汉口古田、额头湾等片区停水,迅速解决破管问题,三天之内完成抢修工作,恢复正常供水。

   人命财产关天!急电如令!军令如山倒!责任重如天!为了尽快恢复正常供水,缩短施工时间, 面对刺骨的寒风、冰冷的泥水、密集的楼房,王志翔决定,他和一名抢修人员,身穿潜水服,潜入DN1600管道内,查找破损漏点,以此来制定最佳维修方案。9日上午,维修人员在1.6米供水管道上挖开两个井口,他俩身穿潜水服、头戴安全帽、探照灯,下探到管内,仔细检查、观察、抚摸、确认,冰冷的管道里,王志翔检查每一个细小黑缝、接头,不放过任何一丝瑕疵,身上的汗珠浸透全身,一厘米一厘米移动,行径到67米处,“哎呀!发现一处!”他俩同时惊呼,一条裂缝长度已达管径的三分之一。勘探到具体情况后,维修队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商讨对策,制定方案,对全线127米水泥管道全部采用1.4米钢管内衬处理,经过一系列紧张开挖、施工,破损管道终于在3天之内修好,当地居民恢复正常用水。

   33年的管道维修生涯里,特别是2000年获市劳模并担任维修队长后,王志翔总是早上第一个到达岗位,下班最后一个走,日清月结,始终如一;始终身先士卒,有困难先上;始终保持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俗话说“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单位每当有新员工上岗,总是先放在维修队,在他的带领和熏陶下,王磊、杨志涛、葛凡涛、黄运安等先后一大批青年走上了领导岗位和重要技术岗位。

   “民以水为天,我以水为先”

   2008年元月中旬起,武汉市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因冰冻低温极其不便。水箱冰冻、水管爆裂、水表冻裂,漏水、无水等紧急求助电话此起彼伏、分秒不停,武汉三镇处处告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武汉指导救灾,省市各级领导不停关注和走访慰问,武汉市市长、副市长每天深入供水管道抢修现场指导工作。自元月中旬至2月底40多天时间内,抢修人员24小时不停息,每天处理各类问题近千次。

   江岸区由于地形特点,所遭受的冰冻灾害属于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老旧管道密布,受损面积大、漏点多。自元月13日冰冻起,至29日霜冻警报完全解除,整整26天,任务单一张接一张,王志翔没有休息过一天。期间,旧伤未好,又添新伤,两只手划破冻破的伤口一道又一道,红生生的肉暴露在冰天雪地里。就是这两只手,握着冰冷的管子一个一个不停气地修,住户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那段日子里,由于长时间在零下的户外作业,王志翔的脚严重冻伤,走路一瘸一拐,伤痕累累的手经常冻得发麻,痛得发木,但他从没抱怨一句,从不向人述说他的伤痛,从不向人叫啸现场施工的不易。他总是对大家说,“再怎么难,也得让用户,安安稳稳用上水,过好年,这就是咱们的事!”

   2008127日下午,第三波寒潮,也是最厉害的一波袭来,汉口香港路四干道口发现一处特别严重的管漏,漏水量达到每小时100立方米,漏水点为沥青和混凝土双层路面,施工难度极大。由于附近的武汉市儿童医院和武汉市六医院皆属这条管网供水,能否保证正常供水,直接影响到二个医院上千病人的安危,情况十分危机!省市各级领导焦急关注,急电不断!为了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尽量减小施工影响,缩短施工时间。王志翔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方案,决定施工从晚上十点起,连夜刨开积雪、开挖漏点。抢修过程中,冰冷的坑槽里,王志翔检查每一个细小焊缝、接头、麻丝松紧,不放过任何一丝瑕疵,刺骨的泥水溅到手上、脸上,不一会变成了热汽,头发上的水珠却结成了一颗颗冰晶……。经过一整夜的奋战,漏水的管道被修复,受停水影响的用户第二天早上恢复了正常供水,医院救助治疗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有附近居民特地赋诗赞曰:“冰雪无情人有情,忘我工作暖人心。一心为民办实事,党的温暖记在心!”。

   “要想服务过硬,苦钻维修技能”

   为了缩短停水时间,降低维修成本,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王志翔常说:“打铁首先自己硬!”“ 要想服务好百姓用水,首先自己的维修技术要过硬”,王志翔自己建立了一个直径300毫米以上破管分析手册,对直径0.3米以上管道破损状况,有日期、地址、有图片、有破损原因分析。闲暇时间,王志翔就一页页翻翻,慢慢琢磨,钻研维修技能,寻找汉口地区破管规律,以此来改进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维修方案、维修工艺。

   2001年起,“全剖式哈夫节”打包施工法出现。王志翔敏感意识到,一种管道维修革命性的技术出现,通俗的讲,就是给管道破裂处环包“创可贴”,此种方法,操作空间小、开挖土方少、部分施工无需停水卸压、不必养护、配件质量轻、2人即可操作、施工时间初期缩短为56小时。初期施工时,“哈夫节”采用的橡胶密封圈为再生橡胶,生硬且韧性不够,与管外壁结合时极大的磨擦力易造成橡胶圈磨损或翻转,粘贴不实,环包紧固完毕后,渗水有时不停冒出,致使反复调节才能维修完毕。针对再生橡胶太硬这种现象,王志翔反复琢磨如何减小磨擦力,如何改进管外壁与橡胶圈的密封紧固度,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得出:在施工前,给管外壁与橡胶圈之间涂抹适量润滑脂,减小磨擦力;改进橡胶圈的柔韧度,可以保证密封更实。一日王志翔在家,躺在沙发上,正琢磨橡胶的软硬如何解决?使用什么材料才把橡胶的硬度降下来?老婆在旁边向他叨唠,高压锅出现漏气,需要更换密封圈,要他有时间买个回来。王志翔猛然启悟到,如果将“哈夫节”的橡胶圈更换为柔韧度更高、质量更好的纯天然橡胶圈,就可改进管外壁与橡胶圈的密封度。通过反复试验,与厂家联系,2005年,生产厂家接受建议,使用纯天然橡胶,对橡胶圈质量和工艺进行了改进,致使维修时间又有了进一步提高,缩短到现在23小时左右。时间进入2010年,王志翔又在思索、琢磨哈夫节与管壁的密封紧固度,保证一次性操作速度更快、更安全、更便捷。上班时想,下班走着回家,好琢磨,有几次差点撞到路边的电线杆上,到了工地现场,更是细心观察。通过对“哈夫节”连接部位的构造、螺栓的材质和形状的观察与分析,他想,如果改平面粘接为凹槽嵌入粘接,橡胶圈就可以粘结更稳固,管外壁与橡胶圈的密封度、安全性将有进一步保证。如果改变螺栓的形状,一次性到位并紧固的成功率会更高,时间就会更节省,材质硬度更高一些,螺栓滑丝的危险性就会降低。王志翔与厂家联系,提出改进意见,对设施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维修时间,促进供水抢修设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十三载如一日,无怨无悔为人民”。 在维修岗位上度过了33个春秋的王志翔,多次获得过公司标兵、高峰供水一等功、最佳服务能手、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双争、双比”十佳优秀党员、08年武汉市抗冰战雪“二等功”等多项荣誉。面对各种荣誉的他,对工作仍然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单位家属联欢会上,王志翔的妻子代表家属发言时说:“王志翔做了一些工作,做出了不少成绩,但组织上给他的荣誉更多,作为他的妻子,我将和家人继续支持他,当好他的后盾,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干他喜爱的管道维修工作,为祖国、为用户作出更多的贡献!”

Copyright 2021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10716号

湖北省劳动模范——王志翔

(来源:汉口供水部 日期:2015-05-08)

                        三十三载如一日 无怨无悔为人民

 

      

   王志翔的话:“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 “民以水为天,我以水为先” ,“要想服务过硬,苦钻维修技能”。

 

   王志翔,1964年出生,1982年参加工作,现任武汉市水务集团汉口供水部维修工程处维修队队长。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供水管道维修工作,不管是做管工、还是当维修队长,他总是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把为老百姓多供水、早供水、供好水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33年来,其维修改造的供水设施达30多万处,无一处用户投诉现象,用户满意率达100%。为了缩短停水时间,降低供水成本,他寻找破管规律,苦钻维修技能,改进维修工序。在管道维修这个岗位上,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

   20005月,王志翔荣获“武汉市劳动模范”,200011月,升任维修队队长。寡言少语的他私下对同事讲,“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大吼大叫不是他的性格。“率先垂范,不做吆喝队长”,那里有急、难、险、重,那里就会有他忙碌的身影。

   2013年元月9日凌晨,桥口区工农小路一根直径1.6米的主水管处发现漏水,漏水导致一栋5层居民楼房出现快速沉降,情况十分危机!信息迅速上报,武汉市政府应急办紧急下令:疏散沉降区域所有居民,关闭白鹤嘴水厂,汉口古田、额头湾等片区停水,迅速解决破管问题,三天之内完成抢修工作,恢复正常供水。

   人命财产关天!急电如令!军令如山倒!责任重如天!为了尽快恢复正常供水,缩短施工时间, 面对刺骨的寒风、冰冷的泥水、密集的楼房,王志翔决定,他和一名抢修人员,身穿潜水服,潜入DN1600管道内,查找破损漏点,以此来制定最佳维修方案。9日上午,维修人员在1.6米供水管道上挖开两个井口,他俩身穿潜水服、头戴安全帽、探照灯,下探到管内,仔细检查、观察、抚摸、确认,冰冷的管道里,王志翔检查每一个细小黑缝、接头,不放过任何一丝瑕疵,身上的汗珠浸透全身,一厘米一厘米移动,行径到67米处,“哎呀!发现一处!”他俩同时惊呼,一条裂缝长度已达管径的三分之一。勘探到具体情况后,维修队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商讨对策,制定方案,对全线127米水泥管道全部采用1.4米钢管内衬处理,经过一系列紧张开挖、施工,破损管道终于在3天之内修好,当地居民恢复正常用水。

   33年的管道维修生涯里,特别是2000年获市劳模并担任维修队长后,王志翔总是早上第一个到达岗位,下班最后一个走,日清月结,始终如一;始终身先士卒,有困难先上;始终保持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俗话说“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单位每当有新员工上岗,总是先放在维修队,在他的带领和熏陶下,王磊、杨志涛、葛凡涛、黄运安等先后一大批青年走上了领导岗位和重要技术岗位。

   “民以水为天,我以水为先”

   2008年元月中旬起,武汉市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因冰冻低温极其不便。水箱冰冻、水管爆裂、水表冻裂,漏水、无水等紧急求助电话此起彼伏、分秒不停,武汉三镇处处告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武汉指导救灾,省市各级领导不停关注和走访慰问,武汉市市长、副市长每天深入供水管道抢修现场指导工作。自元月中旬至2月底40多天时间内,抢修人员24小时不停息,每天处理各类问题近千次。

   江岸区由于地形特点,所遭受的冰冻灾害属于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老旧管道密布,受损面积大、漏点多。自元月13日冰冻起,至29日霜冻警报完全解除,整整26天,任务单一张接一张,王志翔没有休息过一天。期间,旧伤未好,又添新伤,两只手划破冻破的伤口一道又一道,红生生的肉暴露在冰天雪地里。就是这两只手,握着冰冷的管子一个一个不停气地修,住户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那段日子里,由于长时间在零下的户外作业,王志翔的脚严重冻伤,走路一瘸一拐,伤痕累累的手经常冻得发麻,痛得发木,但他从没抱怨一句,从不向人述说他的伤痛,从不向人叫啸现场施工的不易。他总是对大家说,“再怎么难,也得让用户,安安稳稳用上水,过好年,这就是咱们的事!”

   2008127日下午,第三波寒潮,也是最厉害的一波袭来,汉口香港路四干道口发现一处特别严重的管漏,漏水量达到每小时100立方米,漏水点为沥青和混凝土双层路面,施工难度极大。由于附近的武汉市儿童医院和武汉市六医院皆属这条管网供水,能否保证正常供水,直接影响到二个医院上千病人的安危,情况十分危机!省市各级领导焦急关注,急电不断!为了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尽量减小施工影响,缩短施工时间。王志翔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方案,决定施工从晚上十点起,连夜刨开积雪、开挖漏点。抢修过程中,冰冷的坑槽里,王志翔检查每一个细小焊缝、接头、麻丝松紧,不放过任何一丝瑕疵,刺骨的泥水溅到手上、脸上,不一会变成了热汽,头发上的水珠却结成了一颗颗冰晶……。经过一整夜的奋战,漏水的管道被修复,受停水影响的用户第二天早上恢复了正常供水,医院救助治疗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有附近居民特地赋诗赞曰:“冰雪无情人有情,忘我工作暖人心。一心为民办实事,党的温暖记在心!”。

   “要想服务过硬,苦钻维修技能”

   为了缩短停水时间,降低维修成本,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王志翔常说:“打铁首先自己硬!”“ 要想服务好百姓用水,首先自己的维修技术要过硬”,王志翔自己建立了一个直径300毫米以上破管分析手册,对直径0.3米以上管道破损状况,有日期、地址、有图片、有破损原因分析。闲暇时间,王志翔就一页页翻翻,慢慢琢磨,钻研维修技能,寻找汉口地区破管规律,以此来改进不同时间、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维修方案、维修工艺。

   2001年起,“全剖式哈夫节”打包施工法出现。王志翔敏感意识到,一种管道维修革命性的技术出现,通俗的讲,就是给管道破裂处环包“创可贴”,此种方法,操作空间小、开挖土方少、部分施工无需停水卸压、不必养护、配件质量轻、2人即可操作、施工时间初期缩短为56小时。初期施工时,“哈夫节”采用的橡胶密封圈为再生橡胶,生硬且韧性不够,与管外壁结合时极大的磨擦力易造成橡胶圈磨损或翻转,粘贴不实,环包紧固完毕后,渗水有时不停冒出,致使反复调节才能维修完毕。针对再生橡胶太硬这种现象,王志翔反复琢磨如何减小磨擦力,如何改进管外壁与橡胶圈的密封紧固度,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得出:在施工前,给管外壁与橡胶圈之间涂抹适量润滑脂,减小磨擦力;改进橡胶圈的柔韧度,可以保证密封更实。一日王志翔在家,躺在沙发上,正琢磨橡胶的软硬如何解决?使用什么材料才把橡胶的硬度降下来?老婆在旁边向他叨唠,高压锅出现漏气,需要更换密封圈,要他有时间买个回来。王志翔猛然启悟到,如果将“哈夫节”的橡胶圈更换为柔韧度更高、质量更好的纯天然橡胶圈,就可改进管外壁与橡胶圈的密封度。通过反复试验,与厂家联系,2005年,生产厂家接受建议,使用纯天然橡胶,对橡胶圈质量和工艺进行了改进,致使维修时间又有了进一步提高,缩短到现在23小时左右。时间进入2010年,王志翔又在思索、琢磨哈夫节与管壁的密封紧固度,保证一次性操作速度更快、更安全、更便捷。上班时想,下班走着回家,好琢磨,有几次差点撞到路边的电线杆上,到了工地现场,更是细心观察。通过对“哈夫节”连接部位的构造、螺栓的材质和形状的观察与分析,他想,如果改平面粘接为凹槽嵌入粘接,橡胶圈就可以粘结更稳固,管外壁与橡胶圈的密封度、安全性将有进一步保证。如果改变螺栓的形状,一次性到位并紧固的成功率会更高,时间就会更节省,材质硬度更高一些,螺栓滑丝的危险性就会降低。王志翔与厂家联系,提出改进意见,对设施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维修时间,促进供水抢修设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十三载如一日,无怨无悔为人民”。 在维修岗位上度过了33个春秋的王志翔,多次获得过公司标兵、高峰供水一等功、最佳服务能手、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双争、双比”十佳优秀党员、08年武汉市抗冰战雪“二等功”等多项荣誉。面对各种荣誉的他,对工作仍然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单位家属联欢会上,王志翔的妻子代表家属发言时说:“王志翔做了一些工作,做出了不少成绩,但组织上给他的荣誉更多,作为他的妻子,我将和家人继续支持他,当好他的后盾,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干他喜爱的管道维修工作,为祖国、为用户作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