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武水热点
基层动态
首页 > 党群工作 > 职工艺苑
人间有泪是坚守
来源:集团人力资源部     发布日期:2015-10-10

  ——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感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书能够超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我。上中学时,我每天中午都回家吃饭,十二点半,必然是一边吃饭一边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长篇连播。《平凡的世界》就是那时候走近我,成为我的精神世界的支柱。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中注定的遗憾。遗憾,深深的遗憾。唯一能自慰的是,我们曾真诚而充满激情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竭尽全力地劳动过,并不计代价地将自己的血汗献给了不死的人类之树。结论一目了然: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多少年来,路遥的这段话不知多少次撞开我那扇几乎要封闭的心门,泪光中,我仿佛看到他站在故乡清涧县的沟岔里,久久地凝视着脚下干涸的土地,在内心重复着对人生的思考……

  任何人都没有权力选择他(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以及父母。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出生在陕西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里贫困7岁就被过继给了他的伯父。上个世纪,从黄土高原土窑里走出来的老一辈农民,最渴望实现的无非就是靠种地填饱肚子,养家糊口,若是能谋划着在自己这辈上箍上几口砖窑,就算是宏图大志了。路遥,一个农村的苦娃子,一个泥腿把子如何成长为著名的作家?或许,《平凡的世界》中各色人的各色磨难、不幸与有幸的遭遇,即是作者本人真实生活经历的复制或拼接。有评论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受了苏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对于这一点,我比较认同。因为,他们俩都属于不一定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写作经验,但却是在用自己的血与肉写作的作家。在他们的书中凝聚着人生经验,观察和思考,凝聚着他们全部的欢乐和痛苦,以及他们的整个生命和灵魂!在路遥短暂的一生中(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肝硬化医治无效去世,年近43岁),他留下的著作不多,但影响力却很大,他的另外一部描写农村青年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小说《人生》,在上世纪80年代被改编成了电影,轰动全国。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突破困境的顽强、对抗厄运的坚韧,转化为“基因密码”注入到受穷苦、受憋屈的本分的庄稼人孙玉厚和他的几个子女的血液中,再通过现实生活反复地煎熬,让这些深入他们骨子里的精髓一点点地渗透出来,一次又一次地潮湿了我的眼,滋润了我的心。

  当知道不成器的女婿王满银因为贩卖老鼠药被公社的民兵抓到自家村子的工地上劳教,并且侮辱性地让他去给王满银装土的时候,玉厚老汉恨不能地上裂开一条缝,他好钻进去!活了五十二年,没有过几天快活日子!他已经活够了!可是,他还得活着,不是指望自己今生能享什么福,而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几个子女。只要他们能活得好些,他受一辈子罪也心甘情愿。女婿劳教的事刚平息,儿子少安又因为给队员们多划了些猪饲料地(属于自留地性质),被大队书记田福堂借机整去石圪节公社挨批斗。听着广播喇叭里点名批判儿子,玉厚老汉感到他对命运的打击没有一点招架之力!他真想跑到大女儿家里,把女婿卖剩下来的老鼠药都吃掉,然后合住眼睡到黄土里去……但想来想去,他还得活着。因为,年近八旬的老母还在,几个娃娃都还没成家立业,大女儿虽然寻了人家,但光景烂包得也活不下去。他活着,他们或许才能活得好点!为了这飘摇不定的一丁点巴望,他必须撑下去,活着!

  玉厚老汉内心的熬煎,让我们无限地感叹着生活的无奈,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存在的价值:一个人自身的存在往往绝不是因为自我,生活过得是否体面、有尊严都不是最重要的,既然为人父母兄弟姊妹,任凭日子多么艰难,既然有了根,就得留着口气,为的是要拼尽全力伸出枝叶给栖息在你树下的生灵遮风挡雨!

  两个儿子少安、少平和小女儿兰香,都无一例外地继承了父亲的韧性。因为家庭贫困,孩子们都早早地懂事,早早地成熟、早早地独立。

  在石圪节公社的批判会上,少安站在台子前,低着头,难受地前前后后思量着这件事,担心着弟弟妹妹以后的前途会不会受影响。他是在一片哄笑中熬完了批判会的,而不是像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那样,反客为主,站在台子上,激情澎湃地宣传着自己的“政见”,俨然一副群众领袖的形象。谈到这里,我不得不说,本剧的导演完全背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农民的普遍精神状态,与路遥塑造少安这个人物角色的定位大相径庭。路遥笔下的少安虽然年轻有为,但长期压在肩头的生活重担以及由此带来的自卑,让他在内心极度地压抑着自己。例如在对待心爱的润叶纯真炙热的情感时,他痛苦地感到自己在各方面都配不上润叶,对这份青梅竹马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持否定态度,采取了回避而后决断的方式,连他们二人情感爆发的高潮都没有等到,便将读者期望他们结为秦晋之好的念想毅然斩断。所以,上世纪70年代文革中的普通农村青年孙少安从思想到行为都只可能是内敛的、保守的,绝不可能像今天的年轻人那样恣意张扬个性。非常惋惜导演对原著的改编,也许以为这样做可以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却不知这样的改动让观众错过了路遥为重要男主角孙少安编排的一场非常精彩而深刻的独角戏,进而误读了那个年代和那个年代人的内心世界。

  批判会结束后,路遥对少安的描写是这样的:孙少安其实并没有任何可办的事。他只是感到一种无法言语的难受和痛苦,他不愿和父亲、妹妹一块相跟着回家。……他穿着一件破烂的粗布小褂,外衣搭在肩头,吸着自卷的旱烟卷,独个儿在公路上往回走。他有时低倾着头;有时又把头扬起来,猛地站住,茫然地望着迷乱的星空和模糊的山峦。……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一种委屈的情绪使他忍不住泪水盈眶。

  注意哟,这才是“真实”的孙少安!彼时彼刻,这个刚强而有头脑,让双水村的强人们都敬畏的后生,竟然在背地里独自流泪!他憋屈,他想发作,甚至想去……他有了与父亲同样的想法。但同样的,他更不能那样做!

  夜色下,双水村星星点点的灯火,如一股温暖的激流刹那间漫过了少安的心间。他亲爱的家——亲人们的脸庞都在他的眼前浮现出来……所以,我们再次看到,少安又恢复了往常的模样,抖擞精神,跳上了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不堪的负重和屈辱让我们的少安更加坚定:我不能垮掉!否则,整个家就会跟着我人仰马翻,一切就都将完了!

  如果说少安和他父亲这一辈子生就了庄稼汉的命,那么弟弟少平和妹妹兰香则是孙家命运转折的代言人。两个孩子在父亲和哥哥含辛茹苦的供养下,坚持读完了初中和高中,兰香还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合上书,我永远无法忘记这样一些场景:“几天以后,少平就决定走黄原了。母亲留着泪为他把那点破被褥拆洗了一遍。少安从手头挤出五十元钱,硬往弟弟手上塞——少平只接了十五元。他知道家里现在最需要钱,他不愿拿这么多。再说,既然他要出门,就得靠自己的双手去谋生了!”;少安和晓霞到柴油机厂工地去找当揽工汉的少平“他们来到门口,不由自主地呆住了。少平正背对着他们,趴在麦秸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暴露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脊背——青紫黒癜,伤痕累累!……晓霞还没有从一种震惊中清醒,少安的眼圈已经红了。……少平知道他们都在为他的处境难过。他自己心里也有点难过,倒不是为自己的处境,而是自己的处境被这两个人看见了。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子,觉得也没有什么,但是这两个人显然为他的窘况而难过——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亲近的人悲悯你而使你自己难过呢?”

  “像任何穷家薄业的农家子女一样,兰香很小的时候就懂事了。她刚四岁的时候,就缠磨着让父亲给她编一个小筐筐,整天挽在胳膊上,开始在院子外边的土坡下蹒跚着拾柴火。……不管她多么饿,穿得多么破烂,从来都不向大人开口。只要大人没有注意到她的需要,她就能一直忍受着。……她心疼家里所有的大人,随时留心着看能为他们帮点什么忙……”;为了买一件短袖衫,又不想要哥哥们的钱,兰香白天加紧时间学习准备高考,傍晚赶到医院基建工地为箍窑的匠人们提泥包。“提泥包的活并不轻松。十点钟左右收工后,兰香常常浑身酸疼难忍。……一个人行走在寂静无声的街道上,她常常会仰起头来,眨巴着那双美丽的眼睛,迷惑地瞭望着暗蓝而幽深的天空,瞭望着那轮皓月和满天繁密的星斗,陷入了深远的沉思之中。哦,人生,宇宙,一切都是多么神秘和深奥!……这个天赋很高的姑娘,常常在这样的时候,会产生某种突发的奇想……我将来一定要乘宇宙飞船到太空去!不知中国有没有与此有关的大学?……如果有,我就一定去报考!”

  贫穷、挨饿、窘迫、屈辱,在路遥大篇幅低缓平淡地叙事中,我们跟随着孙家人一同体验人生的磨砺,感受到由苦难生发出来的倔犟、坚守和无声却强大的抗争!书中带有保尔˙柯察金色彩的男主角孙少平曾写信给妹妹兰香说:“我感到,人的一生总应该有一个觉悟时期。但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对我们的一生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我们应该做什么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地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作家以己为这段话做了最好的注解。路遥的出身和经历让他把包含其间的青春激情,怅惘和苦闷,劳动的血汗,日子的艰辛和对这个冷暖世界的复杂体验连同时代一同写进了故事里。可以设想,即使路遥生活在另外一个时期,只要他依然是一个原本一无所有的农民的儿子,他也会写出相同的文字。

  掩卷而思,《平凡的世界》告诉平凡的我们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人世间的一切苦痛、悲伤只等凤凰涅槃。面对人生的坎坷,我们留下过辛酸的泪水;面对奋斗的曲折,我们留下过绝望的泪水,但是你一定要坚强!坚持下去,坚守到风雨过后,阳光必来见你!当期盼的那一刻到来时,你会穿越幸福的泪水,看到憧憬已久的未来!

  再次翻开《平凡的世界》的扉页,我看到他——路遥,微蹙着眉,抱着胳膊肘,食指和中指间夹着带有长长烟蒂的香烟,凝望远方……他是在思索还是想表达?积年累月,在字里行间耕耘,呕心沥血的他,是多么真诚地呼唤着生活和热爱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可亲可敬的人类啊,不要害怕!如果生活需要我们忍受痛苦,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因为——痛苦不是白白忍受的,它应该会让我们伟大!

  

Copyright 2021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10716号

人间有泪是坚守

(来源:集团人力资源部 日期:2015-10-10)

  ——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感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书能够超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我。上中学时,我每天中午都回家吃饭,十二点半,必然是一边吃饭一边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长篇连播。《平凡的世界》就是那时候走近我,成为我的精神世界的支柱。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中注定的遗憾。遗憾,深深的遗憾。唯一能自慰的是,我们曾真诚而充满激情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竭尽全力地劳动过,并不计代价地将自己的血汗献给了不死的人类之树。结论一目了然: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多少年来,路遥的这段话不知多少次撞开我那扇几乎要封闭的心门,泪光中,我仿佛看到他站在故乡清涧县的沟岔里,久久地凝视着脚下干涸的土地,在内心重复着对人生的思考……

  任何人都没有权力选择他(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以及父母。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出生在陕西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里贫困7岁就被过继给了他的伯父。上个世纪,从黄土高原土窑里走出来的老一辈农民,最渴望实现的无非就是靠种地填饱肚子,养家糊口,若是能谋划着在自己这辈上箍上几口砖窑,就算是宏图大志了。路遥,一个农村的苦娃子,一个泥腿把子如何成长为著名的作家?或许,《平凡的世界》中各色人的各色磨难、不幸与有幸的遭遇,即是作者本人真实生活经历的复制或拼接。有评论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受了苏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对于这一点,我比较认同。因为,他们俩都属于不一定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写作经验,但却是在用自己的血与肉写作的作家。在他们的书中凝聚着人生经验,观察和思考,凝聚着他们全部的欢乐和痛苦,以及他们的整个生命和灵魂!在路遥短暂的一生中(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肝硬化医治无效去世,年近43岁),他留下的著作不多,但影响力却很大,他的另外一部描写农村青年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小说《人生》,在上世纪80年代被改编成了电影,轰动全国。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突破困境的顽强、对抗厄运的坚韧,转化为“基因密码”注入到受穷苦、受憋屈的本分的庄稼人孙玉厚和他的几个子女的血液中,再通过现实生活反复地煎熬,让这些深入他们骨子里的精髓一点点地渗透出来,一次又一次地潮湿了我的眼,滋润了我的心。

  当知道不成器的女婿王满银因为贩卖老鼠药被公社的民兵抓到自家村子的工地上劳教,并且侮辱性地让他去给王满银装土的时候,玉厚老汉恨不能地上裂开一条缝,他好钻进去!活了五十二年,没有过几天快活日子!他已经活够了!可是,他还得活着,不是指望自己今生能享什么福,而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几个子女。只要他们能活得好些,他受一辈子罪也心甘情愿。女婿劳教的事刚平息,儿子少安又因为给队员们多划了些猪饲料地(属于自留地性质),被大队书记田福堂借机整去石圪节公社挨批斗。听着广播喇叭里点名批判儿子,玉厚老汉感到他对命运的打击没有一点招架之力!他真想跑到大女儿家里,把女婿卖剩下来的老鼠药都吃掉,然后合住眼睡到黄土里去……但想来想去,他还得活着。因为,年近八旬的老母还在,几个娃娃都还没成家立业,大女儿虽然寻了人家,但光景烂包得也活不下去。他活着,他们或许才能活得好点!为了这飘摇不定的一丁点巴望,他必须撑下去,活着!

  玉厚老汉内心的熬煎,让我们无限地感叹着生活的无奈,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存在的价值:一个人自身的存在往往绝不是因为自我,生活过得是否体面、有尊严都不是最重要的,既然为人父母兄弟姊妹,任凭日子多么艰难,既然有了根,就得留着口气,为的是要拼尽全力伸出枝叶给栖息在你树下的生灵遮风挡雨!

  两个儿子少安、少平和小女儿兰香,都无一例外地继承了父亲的韧性。因为家庭贫困,孩子们都早早地懂事,早早地成熟、早早地独立。

  在石圪节公社的批判会上,少安站在台子前,低着头,难受地前前后后思量着这件事,担心着弟弟妹妹以后的前途会不会受影响。他是在一片哄笑中熬完了批判会的,而不是像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那样,反客为主,站在台子上,激情澎湃地宣传着自己的“政见”,俨然一副群众领袖的形象。谈到这里,我不得不说,本剧的导演完全背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农民的普遍精神状态,与路遥塑造少安这个人物角色的定位大相径庭。路遥笔下的少安虽然年轻有为,但长期压在肩头的生活重担以及由此带来的自卑,让他在内心极度地压抑着自己。例如在对待心爱的润叶纯真炙热的情感时,他痛苦地感到自己在各方面都配不上润叶,对这份青梅竹马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持否定态度,采取了回避而后决断的方式,连他们二人情感爆发的高潮都没有等到,便将读者期望他们结为秦晋之好的念想毅然斩断。所以,上世纪70年代文革中的普通农村青年孙少安从思想到行为都只可能是内敛的、保守的,绝不可能像今天的年轻人那样恣意张扬个性。非常惋惜导演对原著的改编,也许以为这样做可以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却不知这样的改动让观众错过了路遥为重要男主角孙少安编排的一场非常精彩而深刻的独角戏,进而误读了那个年代和那个年代人的内心世界。

  批判会结束后,路遥对少安的描写是这样的:孙少安其实并没有任何可办的事。他只是感到一种无法言语的难受和痛苦,他不愿和父亲、妹妹一块相跟着回家。……他穿着一件破烂的粗布小褂,外衣搭在肩头,吸着自卷的旱烟卷,独个儿在公路上往回走。他有时低倾着头;有时又把头扬起来,猛地站住,茫然地望着迷乱的星空和模糊的山峦。……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一种委屈的情绪使他忍不住泪水盈眶。

  注意哟,这才是“真实”的孙少安!彼时彼刻,这个刚强而有头脑,让双水村的强人们都敬畏的后生,竟然在背地里独自流泪!他憋屈,他想发作,甚至想去……他有了与父亲同样的想法。但同样的,他更不能那样做!

  夜色下,双水村星星点点的灯火,如一股温暖的激流刹那间漫过了少安的心间。他亲爱的家——亲人们的脸庞都在他的眼前浮现出来……所以,我们再次看到,少安又恢复了往常的模样,抖擞精神,跳上了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不堪的负重和屈辱让我们的少安更加坚定:我不能垮掉!否则,整个家就会跟着我人仰马翻,一切就都将完了!

  如果说少安和他父亲这一辈子生就了庄稼汉的命,那么弟弟少平和妹妹兰香则是孙家命运转折的代言人。两个孩子在父亲和哥哥含辛茹苦的供养下,坚持读完了初中和高中,兰香还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合上书,我永远无法忘记这样一些场景:“几天以后,少平就决定走黄原了。母亲留着泪为他把那点破被褥拆洗了一遍。少安从手头挤出五十元钱,硬往弟弟手上塞——少平只接了十五元。他知道家里现在最需要钱,他不愿拿这么多。再说,既然他要出门,就得靠自己的双手去谋生了!”;少安和晓霞到柴油机厂工地去找当揽工汉的少平“他们来到门口,不由自主地呆住了。少平正背对着他们,趴在麦秸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暴露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脊背——青紫黒癜,伤痕累累!……晓霞还没有从一种震惊中清醒,少安的眼圈已经红了。……少平知道他们都在为他的处境难过。他自己心里也有点难过,倒不是为自己的处境,而是自己的处境被这两个人看见了。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子,觉得也没有什么,但是这两个人显然为他的窘况而难过——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亲近的人悲悯你而使你自己难过呢?”

  “像任何穷家薄业的农家子女一样,兰香很小的时候就懂事了。她刚四岁的时候,就缠磨着让父亲给她编一个小筐筐,整天挽在胳膊上,开始在院子外边的土坡下蹒跚着拾柴火。……不管她多么饿,穿得多么破烂,从来都不向大人开口。只要大人没有注意到她的需要,她就能一直忍受着。……她心疼家里所有的大人,随时留心着看能为他们帮点什么忙……”;为了买一件短袖衫,又不想要哥哥们的钱,兰香白天加紧时间学习准备高考,傍晚赶到医院基建工地为箍窑的匠人们提泥包。“提泥包的活并不轻松。十点钟左右收工后,兰香常常浑身酸疼难忍。……一个人行走在寂静无声的街道上,她常常会仰起头来,眨巴着那双美丽的眼睛,迷惑地瞭望着暗蓝而幽深的天空,瞭望着那轮皓月和满天繁密的星斗,陷入了深远的沉思之中。哦,人生,宇宙,一切都是多么神秘和深奥!……这个天赋很高的姑娘,常常在这样的时候,会产生某种突发的奇想……我将来一定要乘宇宙飞船到太空去!不知中国有没有与此有关的大学?……如果有,我就一定去报考!”

  贫穷、挨饿、窘迫、屈辱,在路遥大篇幅低缓平淡地叙事中,我们跟随着孙家人一同体验人生的磨砺,感受到由苦难生发出来的倔犟、坚守和无声却强大的抗争!书中带有保尔˙柯察金色彩的男主角孙少平曾写信给妹妹兰香说:“我感到,人的一生总应该有一个觉悟时期。但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对我们的一生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我们应该做什么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地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作家以己为这段话做了最好的注解。路遥的出身和经历让他把包含其间的青春激情,怅惘和苦闷,劳动的血汗,日子的艰辛和对这个冷暖世界的复杂体验连同时代一同写进了故事里。可以设想,即使路遥生活在另外一个时期,只要他依然是一个原本一无所有的农民的儿子,他也会写出相同的文字。

  掩卷而思,《平凡的世界》告诉平凡的我们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人世间的一切苦痛、悲伤只等凤凰涅槃。面对人生的坎坷,我们留下过辛酸的泪水;面对奋斗的曲折,我们留下过绝望的泪水,但是你一定要坚强!坚持下去,坚守到风雨过后,阳光必来见你!当期盼的那一刻到来时,你会穿越幸福的泪水,看到憧憬已久的未来!

  再次翻开《平凡的世界》的扉页,我看到他——路遥,微蹙着眉,抱着胳膊肘,食指和中指间夹着带有长长烟蒂的香烟,凝望远方……他是在思索还是想表达?积年累月,在字里行间耕耘,呕心沥血的他,是多么真诚地呼唤着生活和热爱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可亲可敬的人类啊,不要害怕!如果生活需要我们忍受痛苦,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因为——痛苦不是白白忍受的,它应该会让我们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