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武水热点
基层动态
首页 > 党群工作 > 职工艺苑
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流
来源:集团机关     发布日期:2016-03-16

  

  ——追念杨照同志
  

 

 “一颗开放、丰富、善感的心,恰似源泉,倘若再加上读书行路的补给,这一生就不会枯萎了。”这是台湾学者杨照在《我想遇见你的人生》中的一句感言。

  森林里或许没有相同的树叶,人世间的姓名恰恰无独有偶。今天我引用台湾学者杨照的这番心语,献给在天堂专心治学的杨照,此杨照乃制水部已故的副总工程师杨照同志。
  上帝问:“杨照,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回到检查出癌症的那一刻,你会选择怎样的治疗方案?”
  “我的选择没有错。同样面对病魔,只是生命个体有异,才使我这么早就来拜见你。” 天使杨照如是回答。
  凭着与杨照近二十年的交往,假设在天上有这么一次对话,我想他一定会这么回答。杨照与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都是英年早逝。陈晓旭患乳腺癌,医生建议割乳房,她没有;杨照患骨癌,医生建议锯腿,他没有。在生死攸关的岔路口,他们宁愿选择完美的死也不愿残缺的活。此乃舍本逐末?旁人真是不好评说。
  斯人已去,但那灵动的音容笑貌却时常跃然脑海。

 

  一本期刊    幸会儒雅
  我与杨照相识,算是未见其人,先见其书。其书,并非是他著的书,而是一直以来他爱看的《读书》。这是三联出版社的经典期刊,漫画家丁聪先生在世时,长期为它的封二作画。该书内容广泛,文史哲社科经几乎无所不包,刊载的文章均视觉独特、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若无足够的嗜书兴致与品位见地,读起来估计会让人打瞌睡。
  1995年,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分在平湖门水厂化验室。有一次做大扫除,在化验室仓库里,我看到一大摞布满灰尘的《读书》。那会儿尚不知道有这本杂志,好奇心驱使我翻了翻,也许正是因为该书虽内容生涩,但观点新奇,反倒吸引着我一本又一本地翻看着。班长陆燕师傅见我爱不释手,便告诉我这些书是以前的厂长助理杨照的,他已经调到船上水厂当副厂长了,如果我喜欢可以拿回家去看。于是,那些上世纪80年代的《读书》便成了我的家藏。记得1996年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借鉴了《读书》中的观点,没想到在当时市公用局组织的征文比赛中获了奖。结识杨照后,我曾告诉他,他留在平湖门水厂的《读书》在我那里,让我受益匪浅,打算如数奉还他时,他呵呵一笑:“缘分、缘分,喜欢就留着吧。”
  后来,我们在制水部机关共事十余年,他订阅的《读书》也时不时被我拿来闲读。不论我是有借有还,还是有借不还,反正找他借书总是再借不难。可以说,杨照和我对于书籍和阅读的情感是相通的,有时就书中的某个观点畅所欲言,即使各持己见、争锋相对,也堪觉人生快意之事。如今想来,我们应算得上是书友,尽管他读的书、思考的问题比我多了去。倒是文友相交,犹如酒友相聚,无需过多的寒暄客套,推杯换盏之间便熟悉了彼此的肚量癖性,可谓沉醉尤恨千杯少。
  唉,今失此友,好不悲哉!

  

  三尺微命    有声有色
  1982年秋,不满22岁,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化学专业本科的高才生杨照,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投身“四化”建设,成为武汉市自来水公司平湖门水厂的一名水质技术员。很快,这个个头不高,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面皮白净的小伙子,就以其聪明好学、博闻强记显露头角,但凡有知识竞赛、考试之类的任务,厂里准会首推杨照。这一点,我曾亲眼见识过。
  1997年10月,杨照被调回平湖门水厂任副厂长。时值党的十五大召开,市公用局随后组织了局系统内阵势宏大的知识竞赛。当时公司要求制水部组队代表公司参赛,部领导直接点将杨照作为中层干部选手参赛。我那时正借调制水部团委,被安排负责备赛的后勤工作,于是有机会领教“杨脑”惊人的内存。在预赛的赛场上,不论必答题还是抢答题,只要归杨照答题,他总能从容不迫、回答正确,是全队的定心神器。最让人叫绝的是,决赛中,面对决定名次的风险题,在比分已经遥遥领先其他参赛队,只需选择最小分值的题,即使答错被倒扣分也稳夺第一时,杨照竟然做出了回答分值最大风险题的选择!就在我方无比担忧、甚至有些埋怨他时,只见他缓缓起身,稳持话筒,一字不落地将几百字的答案娓娓道来。当听到主持人用高八度的嗓音激动地喊出“完全正确”时,全场顿时掌声雷动,赞叹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市自来水公司代表队,投向这位将整场比赛氛围推向巅峰的中年选手。
  2014年4月18日下午,制水部二楼会议室,大家正在就近期汉江水源污染,原水氨氮含量严重超标,沿江自来水厂加氯不好控制的问题商讨对策。作为制水部副总工程师,杨照被安排作技术指导发言。那天,他针对原水中氨氮化合物增多的情况,谈了应采取折点加氯原理进行水处理的观点和措施建议。似乎担心别人听不明白,他讲得特别过细,包括化合性余氯、游离性余氯的概念、氯气消毒的原理都做了详尽解释。不知不觉个把小时过去,有人已忍不住开小差,窃窃耳语了,而他却似乎并未在意。
  不久后的一天下午,飘着小雨,为了提高生产操作人员应对原水污染的处置能力,当时身体已出现异样的杨照应我的邀请一同前往平湖门水厂,就即将召开的“在水源污染情况下,如何控制氯气投加量现场工作交流会”做前期任务布置。我是在得知杨照要住院看病之前,邀请他在会上讲一课的。他本人也很爽快地答应了,只是没想到后来竟那么快就得入院治疗。不过,他估计中途出来上次把课应该没有问题。然而,天未遂人愿,这堂课最终是由杨照在医院里指导他的徒弟白沙洲水厂副厂长谢翔备课后完成的。
  2015年1月1日下午3点多钟,在与病魔顽强斗争了8个多月后,杨照与新一年的阳光、与牵挂不下的亲人以及朝夕相处的同仁们永远地告别了!记得2012年度述职时,杨照曾用“各位朝夕相处的同仁” 称呼我们大家,充满情谊且不乏风趣,彼情彼景让人记忆犹新。
  当下忆起这些桥段,除了再次惋惜英才早逝外,更多了一层感慨,当年那道竞赛题,他若是回答错了呢?这正是耕读世家,书生意气,笃定前行,可佩可叹啊!
  
  五车学富    敬业传道
  杨照的专业是化学分析,2002年至2004年,他曾担任制水部水质科科长,从事水质管理工作,但他绝非仅仅只是水质行家。在很多同行的眼中,他称得上是给水技术领域的通才。制水生产中遇到工艺、机械、电气等方面的问题,向他请教准能给你分析出一、二、三,并帮你支个三两招,回去一试,往往还真是那回事。久而久之,民间便授之以“杨博士”、“杨教授”的头衔。
  有一年,省水协委托杨照等几位制水部的内训师,去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其下辖水厂职工进行技能等级提升培训。学员中潜伏着一位50多岁的副厂长,起初对这帮外来的和尚很不以为然,认为他们讲课是黑板上种田,脱离生产实际的照本宣科。听了杨照的课后,他的看法略有转变,课下再交流,愈发觉得碰到了专家,于是请杨照到他的厂里去指导了一番,更是来了个180度的转弯,到了非要请他吃清江肥鱼的地步。记得当时,杨照是得意满满,迈着杨氏方步,欣然前往,摇身一变成为座上美食家,诙谐幽默、谈笑风生。
  杨照去世后,熟悉他的同事最痛惜的是他的专业才华。早年与他共事很长时间的平湖门水厂化验班班长、省劳模陆燕曾告诉我:“杨照在专业方面是非常扎实的,他是真正把书本吃透了。在这方面,我最信服的人就是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化验室的检测条件比较落后,分析项目基本上依靠人工操作。有一次,我们化验室检测出长江水源水氰化物超标,应立即上报。可这是件非常敏感的事,我们的检测结果有没有问题?会不会误报?那一刻,厂领导难免有些犹疑。杨照却非常肯定,不会报错的!后来事实证明,长江上游的确发生了氰化物泄漏。我厂及时上报的检测结果,为下游沿线水厂做好应对措施争取了时间。”
  “杨照脑袋瓜子聪明,记性又好,爱钻业务,生产上的事,他一看就明白。他搞副厂长那会儿,蛮能吃苦。莫看他文理文气的,可是也能跟民工一样下水池冲泥巴。我们几个人搭伙做事配合得蛮好。生产上的事基本上不需要厂长操心。没算到,他走得这么早,可惜了啊!”平湖门水厂原总调度长王尧宏、维修班班长代争鸣这样回忆、评价杨照和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日子。
   “安全供水、优质供水是我部时刻紧绷的弦。杨总在时,水质方面,有他顶着,我不用太费心。他走后这一年,我感觉像失去了一条臂膀!”制水部总工袁曲说,“杨总是一位很敬业的同志。2014年8月底、9月初,汉江再次发生氨氮污染,由于污染源的变化,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加氯问题。当时,我和水质管理员小毛到医院去看望他,那是他手术后第二次住院。他躺在病床上和我们一起研究对策,思路清晰、滔滔不绝。其时,他的血小板值线下降,身体状况已不容乐观,但他的精神状态却非常好,还说12月份要回来上班。”
  的确,杨照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担当的技术干部。有他在领导们可以省好多心。随着水质在线监测仪表的不断普及,近年来,各个水厂仪表安装维护管理方面的问题渐渐凸显出来。这些本可以推给厂家或其他专业技术部门去想办法解决的事情,杨照主动承接下来。2011年,他结合生产实际,主持制定了《制水部在线水质仪表间布置标准(试行)》,对仪表间内各类水质仪表的安装方式,采光、电压、照明、温湿度、排水处理、配套设施等一一进行了规范,对于方便水质检验人员做好数据监测、仪表维护,确保仪表稳定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填补了这项管理工作的空白。随后,他又起草了《制水部水质仪表维护管理办法》,将各类水质仪表的校验周期、适用标准溶液、标定标准及要求等做了明确规定。接着,他又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分六期,组织制水部全体水质检验工、水质管理人员进行水质仪表操作及维护培训,他亲自到实地授课,手把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会大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解决办法,到不遗余力地授业解惑,无数个场景、无数个身影交织成一幅幅杨照勤于业、乐于业的画卷。
  由是,也让我们略感欣慰:杨照虽然已经离去,但三十多年来,他在工作中、课堂上培养的学生少说也有几千人,他曾应邀到广东、福建、湖北等地县和武汉市远城区自来水厂授课,留下了大量培训讲义、专业文章以及许多至今仍在指导工作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相信他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求真务实的治学作风,会被后继之人在自来水事业的发展中代代传承。
  
  七情难断    斯人远游
  2014年12月28日,躺在ICU病房里,浑身插满管子,形容枯槁的杨照听夫人说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的消息后,缓缓竖起大拇指,眼角处滚下泪水。几年前,他在汉阳动物园旁边买房时,曾有过周密的考虑和美好的愿景,等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后,添置一辆车,那时从家出发驱车走二环,到位于武昌卓刀泉化工部第四设计院母亲家最多需要半个小时。怎奈何这个愿望今生无法实现,只能等下辈子还了。
  为了治疗和照顾的方便,杨照生病期间多居住在母亲家,因为那里离湖北省肿瘤医院较近。在他开刀之前,我和同事们曾登门看望。杨老太太尽管已经八十多岁了,可看上去精神矍铄,正忙着为儿子烧甲鱼滋补身体。老人家吴侬软语,和蔼亲切,也不见半分悲戚情绪,似乎儿子的病不过是小儿科,只须她尽心照料,儿子就会好起来。可谁能想到,这位慈爱坚强的母亲,在儿子去世不到一个月也撒手人寰。儿子是娘的心头肉,老人家是去天堂里继续照顾她的儿子了。这对生死相依的母子再也不必天上人间彼此牵挂了。
  可是,还有生命在继续,还有哀思诉不尽……
  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才似的一个人,怎么会因为腿上的一个肿瘤,就这么快地撇下了我们而去?妻子在问!儿子也在问!
  没有人回答,再也不可能有回答,一切都在寂静中默然。
  2015年1月3日,元旦小长假最后一天,制水部机关及各基层单位的许多同事,冒着冬日清晨的严寒,从武汉三镇赶往武昌殡仪馆为杨照送行。
  青烟散尽,阳光依旧灿烂,山色依旧浪漫。
  风儿,从远方吹来——
  叮铃、叮铃,一串串铃声在幽静的京郊山麓下回响。在北京跟着导师作毕业设计的杨照,忙里偷闲,与同学们一起骑自行车去野游。二十刚出头的他是个帅气的大男孩,为了照顾母亲,婉拒了一位北方姑娘的真爱表白;
  井冈山的毛竹密密匝匝,行走在茫茫竹海中,不知是谁突发奇问,竹子有没有雄雌?一路上不时地背诵着毛泽东诗词的杨照,停下来说:“有哇,我来教你们识别……”于是便有了杨博导笑谈竹子公母的轶事流传;
  “投加水玻璃有利于处理低温低浊度原水,不是每个水厂都适用的”、“按这么低的浓度向原水中加高锰酸钾溶液,是达不到预处理效果的”……总爱在求真中坚持己见,杨照却常常忽视了别人的感受。
  往事如烟,一桩一桩飘散在风中。
  杨照走了,太匆匆!如同一本翻开的书,溘然间被合上,被带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于是更多的精彩扣留在了书里,送给了远方。而人间,只剩下遗憾,深深的遗憾!
  当我断断续续写完这段文字,已是丙申猴年的新春之夜。于万家团聚、灯火阑珊中,默以此文祭奠杨照同志吧,为了他曾经的朴实和执着。  
Copyright 2021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10716号

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流

(来源:集团机关 日期:2016-03-16)

  

  ——追念杨照同志
  

 

 “一颗开放、丰富、善感的心,恰似源泉,倘若再加上读书行路的补给,这一生就不会枯萎了。”这是台湾学者杨照在《我想遇见你的人生》中的一句感言。

  森林里或许没有相同的树叶,人世间的姓名恰恰无独有偶。今天我引用台湾学者杨照的这番心语,献给在天堂专心治学的杨照,此杨照乃制水部已故的副总工程师杨照同志。
  上帝问:“杨照,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回到检查出癌症的那一刻,你会选择怎样的治疗方案?”
  “我的选择没有错。同样面对病魔,只是生命个体有异,才使我这么早就来拜见你。” 天使杨照如是回答。
  凭着与杨照近二十年的交往,假设在天上有这么一次对话,我想他一定会这么回答。杨照与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都是英年早逝。陈晓旭患乳腺癌,医生建议割乳房,她没有;杨照患骨癌,医生建议锯腿,他没有。在生死攸关的岔路口,他们宁愿选择完美的死也不愿残缺的活。此乃舍本逐末?旁人真是不好评说。
  斯人已去,但那灵动的音容笑貌却时常跃然脑海。

 

  一本期刊    幸会儒雅
  我与杨照相识,算是未见其人,先见其书。其书,并非是他著的书,而是一直以来他爱看的《读书》。这是三联出版社的经典期刊,漫画家丁聪先生在世时,长期为它的封二作画。该书内容广泛,文史哲社科经几乎无所不包,刊载的文章均视觉独特、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若无足够的嗜书兴致与品位见地,读起来估计会让人打瞌睡。
  1995年,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分在平湖门水厂化验室。有一次做大扫除,在化验室仓库里,我看到一大摞布满灰尘的《读书》。那会儿尚不知道有这本杂志,好奇心驱使我翻了翻,也许正是因为该书虽内容生涩,但观点新奇,反倒吸引着我一本又一本地翻看着。班长陆燕师傅见我爱不释手,便告诉我这些书是以前的厂长助理杨照的,他已经调到船上水厂当副厂长了,如果我喜欢可以拿回家去看。于是,那些上世纪80年代的《读书》便成了我的家藏。记得1996年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借鉴了《读书》中的观点,没想到在当时市公用局组织的征文比赛中获了奖。结识杨照后,我曾告诉他,他留在平湖门水厂的《读书》在我那里,让我受益匪浅,打算如数奉还他时,他呵呵一笑:“缘分、缘分,喜欢就留着吧。”
  后来,我们在制水部机关共事十余年,他订阅的《读书》也时不时被我拿来闲读。不论我是有借有还,还是有借不还,反正找他借书总是再借不难。可以说,杨照和我对于书籍和阅读的情感是相通的,有时就书中的某个观点畅所欲言,即使各持己见、争锋相对,也堪觉人生快意之事。如今想来,我们应算得上是书友,尽管他读的书、思考的问题比我多了去。倒是文友相交,犹如酒友相聚,无需过多的寒暄客套,推杯换盏之间便熟悉了彼此的肚量癖性,可谓沉醉尤恨千杯少。
  唉,今失此友,好不悲哉!

  

  三尺微命    有声有色
  1982年秋,不满22岁,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化学专业本科的高才生杨照,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投身“四化”建设,成为武汉市自来水公司平湖门水厂的一名水质技术员。很快,这个个头不高,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面皮白净的小伙子,就以其聪明好学、博闻强记显露头角,但凡有知识竞赛、考试之类的任务,厂里准会首推杨照。这一点,我曾亲眼见识过。
  1997年10月,杨照被调回平湖门水厂任副厂长。时值党的十五大召开,市公用局随后组织了局系统内阵势宏大的知识竞赛。当时公司要求制水部组队代表公司参赛,部领导直接点将杨照作为中层干部选手参赛。我那时正借调制水部团委,被安排负责备赛的后勤工作,于是有机会领教“杨脑”惊人的内存。在预赛的赛场上,不论必答题还是抢答题,只要归杨照答题,他总能从容不迫、回答正确,是全队的定心神器。最让人叫绝的是,决赛中,面对决定名次的风险题,在比分已经遥遥领先其他参赛队,只需选择最小分值的题,即使答错被倒扣分也稳夺第一时,杨照竟然做出了回答分值最大风险题的选择!就在我方无比担忧、甚至有些埋怨他时,只见他缓缓起身,稳持话筒,一字不落地将几百字的答案娓娓道来。当听到主持人用高八度的嗓音激动地喊出“完全正确”时,全场顿时掌声雷动,赞叹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市自来水公司代表队,投向这位将整场比赛氛围推向巅峰的中年选手。
  2014年4月18日下午,制水部二楼会议室,大家正在就近期汉江水源污染,原水氨氮含量严重超标,沿江自来水厂加氯不好控制的问题商讨对策。作为制水部副总工程师,杨照被安排作技术指导发言。那天,他针对原水中氨氮化合物增多的情况,谈了应采取折点加氯原理进行水处理的观点和措施建议。似乎担心别人听不明白,他讲得特别过细,包括化合性余氯、游离性余氯的概念、氯气消毒的原理都做了详尽解释。不知不觉个把小时过去,有人已忍不住开小差,窃窃耳语了,而他却似乎并未在意。
  不久后的一天下午,飘着小雨,为了提高生产操作人员应对原水污染的处置能力,当时身体已出现异样的杨照应我的邀请一同前往平湖门水厂,就即将召开的“在水源污染情况下,如何控制氯气投加量现场工作交流会”做前期任务布置。我是在得知杨照要住院看病之前,邀请他在会上讲一课的。他本人也很爽快地答应了,只是没想到后来竟那么快就得入院治疗。不过,他估计中途出来上次把课应该没有问题。然而,天未遂人愿,这堂课最终是由杨照在医院里指导他的徒弟白沙洲水厂副厂长谢翔备课后完成的。
  2015年1月1日下午3点多钟,在与病魔顽强斗争了8个多月后,杨照与新一年的阳光、与牵挂不下的亲人以及朝夕相处的同仁们永远地告别了!记得2012年度述职时,杨照曾用“各位朝夕相处的同仁” 称呼我们大家,充满情谊且不乏风趣,彼情彼景让人记忆犹新。
  当下忆起这些桥段,除了再次惋惜英才早逝外,更多了一层感慨,当年那道竞赛题,他若是回答错了呢?这正是耕读世家,书生意气,笃定前行,可佩可叹啊!
  
  五车学富    敬业传道
  杨照的专业是化学分析,2002年至2004年,他曾担任制水部水质科科长,从事水质管理工作,但他绝非仅仅只是水质行家。在很多同行的眼中,他称得上是给水技术领域的通才。制水生产中遇到工艺、机械、电气等方面的问题,向他请教准能给你分析出一、二、三,并帮你支个三两招,回去一试,往往还真是那回事。久而久之,民间便授之以“杨博士”、“杨教授”的头衔。
  有一年,省水协委托杨照等几位制水部的内训师,去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其下辖水厂职工进行技能等级提升培训。学员中潜伏着一位50多岁的副厂长,起初对这帮外来的和尚很不以为然,认为他们讲课是黑板上种田,脱离生产实际的照本宣科。听了杨照的课后,他的看法略有转变,课下再交流,愈发觉得碰到了专家,于是请杨照到他的厂里去指导了一番,更是来了个180度的转弯,到了非要请他吃清江肥鱼的地步。记得当时,杨照是得意满满,迈着杨氏方步,欣然前往,摇身一变成为座上美食家,诙谐幽默、谈笑风生。
  杨照去世后,熟悉他的同事最痛惜的是他的专业才华。早年与他共事很长时间的平湖门水厂化验班班长、省劳模陆燕曾告诉我:“杨照在专业方面是非常扎实的,他是真正把书本吃透了。在这方面,我最信服的人就是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化验室的检测条件比较落后,分析项目基本上依靠人工操作。有一次,我们化验室检测出长江水源水氰化物超标,应立即上报。可这是件非常敏感的事,我们的检测结果有没有问题?会不会误报?那一刻,厂领导难免有些犹疑。杨照却非常肯定,不会报错的!后来事实证明,长江上游的确发生了氰化物泄漏。我厂及时上报的检测结果,为下游沿线水厂做好应对措施争取了时间。”
  “杨照脑袋瓜子聪明,记性又好,爱钻业务,生产上的事,他一看就明白。他搞副厂长那会儿,蛮能吃苦。莫看他文理文气的,可是也能跟民工一样下水池冲泥巴。我们几个人搭伙做事配合得蛮好。生产上的事基本上不需要厂长操心。没算到,他走得这么早,可惜了啊!”平湖门水厂原总调度长王尧宏、维修班班长代争鸣这样回忆、评价杨照和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日子。
   “安全供水、优质供水是我部时刻紧绷的弦。杨总在时,水质方面,有他顶着,我不用太费心。他走后这一年,我感觉像失去了一条臂膀!”制水部总工袁曲说,“杨总是一位很敬业的同志。2014年8月底、9月初,汉江再次发生氨氮污染,由于污染源的变化,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加氯问题。当时,我和水质管理员小毛到医院去看望他,那是他手术后第二次住院。他躺在病床上和我们一起研究对策,思路清晰、滔滔不绝。其时,他的血小板值线下降,身体状况已不容乐观,但他的精神状态却非常好,还说12月份要回来上班。”
  的确,杨照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担当的技术干部。有他在领导们可以省好多心。随着水质在线监测仪表的不断普及,近年来,各个水厂仪表安装维护管理方面的问题渐渐凸显出来。这些本可以推给厂家或其他专业技术部门去想办法解决的事情,杨照主动承接下来。2011年,他结合生产实际,主持制定了《制水部在线水质仪表间布置标准(试行)》,对仪表间内各类水质仪表的安装方式,采光、电压、照明、温湿度、排水处理、配套设施等一一进行了规范,对于方便水质检验人员做好数据监测、仪表维护,确保仪表稳定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填补了这项管理工作的空白。随后,他又起草了《制水部水质仪表维护管理办法》,将各类水质仪表的校验周期、适用标准溶液、标定标准及要求等做了明确规定。接着,他又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分六期,组织制水部全体水质检验工、水质管理人员进行水质仪表操作及维护培训,他亲自到实地授课,手把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会大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解决办法,到不遗余力地授业解惑,无数个场景、无数个身影交织成一幅幅杨照勤于业、乐于业的画卷。
  由是,也让我们略感欣慰:杨照虽然已经离去,但三十多年来,他在工作中、课堂上培养的学生少说也有几千人,他曾应邀到广东、福建、湖北等地县和武汉市远城区自来水厂授课,留下了大量培训讲义、专业文章以及许多至今仍在指导工作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相信他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求真务实的治学作风,会被后继之人在自来水事业的发展中代代传承。
  
  七情难断    斯人远游
  2014年12月28日,躺在ICU病房里,浑身插满管子,形容枯槁的杨照听夫人说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的消息后,缓缓竖起大拇指,眼角处滚下泪水。几年前,他在汉阳动物园旁边买房时,曾有过周密的考虑和美好的愿景,等鹦鹉洲长江大桥通车后,添置一辆车,那时从家出发驱车走二环,到位于武昌卓刀泉化工部第四设计院母亲家最多需要半个小时。怎奈何这个愿望今生无法实现,只能等下辈子还了。
  为了治疗和照顾的方便,杨照生病期间多居住在母亲家,因为那里离湖北省肿瘤医院较近。在他开刀之前,我和同事们曾登门看望。杨老太太尽管已经八十多岁了,可看上去精神矍铄,正忙着为儿子烧甲鱼滋补身体。老人家吴侬软语,和蔼亲切,也不见半分悲戚情绪,似乎儿子的病不过是小儿科,只须她尽心照料,儿子就会好起来。可谁能想到,这位慈爱坚强的母亲,在儿子去世不到一个月也撒手人寰。儿子是娘的心头肉,老人家是去天堂里继续照顾她的儿子了。这对生死相依的母子再也不必天上人间彼此牵挂了。
  可是,还有生命在继续,还有哀思诉不尽……
  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才似的一个人,怎么会因为腿上的一个肿瘤,就这么快地撇下了我们而去?妻子在问!儿子也在问!
  没有人回答,再也不可能有回答,一切都在寂静中默然。
  2015年1月3日,元旦小长假最后一天,制水部机关及各基层单位的许多同事,冒着冬日清晨的严寒,从武汉三镇赶往武昌殡仪馆为杨照送行。
  青烟散尽,阳光依旧灿烂,山色依旧浪漫。
  风儿,从远方吹来——
  叮铃、叮铃,一串串铃声在幽静的京郊山麓下回响。在北京跟着导师作毕业设计的杨照,忙里偷闲,与同学们一起骑自行车去野游。二十刚出头的他是个帅气的大男孩,为了照顾母亲,婉拒了一位北方姑娘的真爱表白;
  井冈山的毛竹密密匝匝,行走在茫茫竹海中,不知是谁突发奇问,竹子有没有雄雌?一路上不时地背诵着毛泽东诗词的杨照,停下来说:“有哇,我来教你们识别……”于是便有了杨博导笑谈竹子公母的轶事流传;
  “投加水玻璃有利于处理低温低浊度原水,不是每个水厂都适用的”、“按这么低的浓度向原水中加高锰酸钾溶液,是达不到预处理效果的”……总爱在求真中坚持己见,杨照却常常忽视了别人的感受。
  往事如烟,一桩一桩飘散在风中。
  杨照走了,太匆匆!如同一本翻开的书,溘然间被合上,被带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于是更多的精彩扣留在了书里,送给了远方。而人间,只剩下遗憾,深深的遗憾!
  当我断断续续写完这段文字,已是丙申猴年的新春之夜。于万家团聚、灯火阑珊中,默以此文祭奠杨照同志吧,为了他曾经的朴实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