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武水热点
基层动态
首页 > 党群工作 > 职工艺苑
“小”数据“大”智慧
来源:制水部机关 王仪凡     发布日期:2018-08-06

 

2017年可以说是武汉水务集团全面实施智慧水务战略的第一年,作为专班的成员参加了多次会议,多个方案讨论,多轮调研与考察,引发了很多的思考,借用最近听过的三个故事,就智慧水务建设的一点个人看法与各位同事分享。

第一个故事:话说史上某国边远地区发生了灾荒或是叛乱,因为路途遥远,后勤补给跟不上,于是将物资的供应转包给私人。平息之后,这些供应商拿着各类物资的票据找政府报销,政府当然有理由怀疑这些数据有水分,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甄别,于是派了多路专家去审核这笔糊涂账,个中曲折就不赘述了,最后有位高人分析这些数据不可能全都注水,因为做假账也是有成本的,从商人趋利的本能看,从效率优先的原则分析,他们在利润较大的单项上注水的可能性最大,于是逆向思维得出结论,那些低值量小的物资数据就会比较真实。在这些物资中还要确定能根据其消耗量反推其他物资真实消耗的那种商品,最终,他们天才地锁定了盐,盐每天摄入量是基本固定的,价钱也不高,而且和人数对应,于是,其他消耗品同比可以估算出来,奸商们无话可说,只好接受了这个修正金额。

第二个故事:说是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部队在一次局部战斗结束之后清点战利品,各部队将数据呈报上来,林总照例认真查看,突然他下达命令要求某纵队停止打扫战场,迅速追剿残敌,结果围歼了敌军指挥部,抓获将领若干,提前终结了战役。事后大家得知,该纵队战利品中的手枪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部队,林总敏锐地判断这里有极大可能是前敌司令部所在地,事实证明果真如此。

第三个故事比较新,2017年终的某次行业会议上,某航母级互联网影业的发言人说:“通过大数据挖掘,我们发现不同观众的相关卖品偏好。比如《芳华》的观众比《战狼2》消费了更多的热饮。这些都是以前我们不知道的,也无法预测的……”《战狼2 7月底盛夏上映,《芳华》1215日冬日上映...

这是三个关于解读数据的故事,都是在讲如何拨开数据的表象挖掘数据的价值,从前两个故事来看,小数据也是有价值的,而最后一个则说明如果没有智慧,数据量大了反而是个笑话。

如果以上三个段子还真假存疑,感觉跟我们的工作关系不大的话,再说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真事,同时也展现人们面对数据时的另一种表现。13年冬季的一个清晨,突然接到集团领导电话,询问某单位水量为何突降,当即吓了一跳,经询问该单位后急忙回复了领导,听完我的汇报之后领导问了一句“你们平时都不关注这些数据的?”,我则嚅嚅不能言,挂了电话,内心满是惭愧。我每天清早收调度中心的水量数据短信,一般只注意总量和水位,单个数据的异动还真没注意过,这不是数据不够大也不是智慧不及格,而是责任心不到位!

大数据和智慧是时下最热的词汇,也是最大的风口。国内水务行业相关方纷纷响应,去年年底参加一次全国水行业技术论坛,发现接近一半的会场在谈智慧。细听下来无非搭便车、占高点、抢市场,真正深入研究并投入实地应用的案例少之又少,多数是未做先说,少做多说,小做大说,仿佛智慧的种子还没播下,收割机的尘土已漫天飞扬。但是,坐在会场里我反倒有几分激动,数据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比拼智慧的战斗已经打响,而对手们似乎还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我们集团有机会了。

集团公司早在半年前就已沉下身子、撸起袖子开展了大范围的调研和流程梳理,在战略层面全面开启了水务的智慧转型,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单位开始思考自身的智慧切入点,挖掘自己的智慧潜能,相关课题的研究也纷纷进入深水区,智慧水务建设如火如荼。但我感觉整个进程中,信息技术层面推进相对快一些,而业务层面跟进慢一点。因为不管是与相关信息系统集成商的互动还是内部各系统的分析都进行得较为深入;而各业务流程实际工作中数据分析的成果以及对数据的具体需求尚未在现有系统中呈现。

我们这些技术宅也因视野局限,过于关注信息系统自身的不足,得出数据不准确,数据量少,信息孤岛是智慧水务建设三大主要问题的结论。真从全局来看,其实这只是智慧水务建设的第一步,攫取大量数据最终的目的是应用,是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决策,解决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第二步则需要各单位各部门有一批业务精湛、心思细密同时能读懂数据的骨干,及时发现挖掘各种静态数据、动态数据、组合数据背后传递的信息,只有这些善于比较、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同志在穷尽一切人力可能,榨取了现有数据所有剩余价值之后,最后一步,再把他们的分析方法、分析模式、分析结果形成系统,变成基准值,成为机器学习的内容、参考的标准。在大数据的环境里让系统自行学习,不断升级迭代形成智慧水务的核心竞争力,我个人认为这才是智慧水务的终极状态。而这关键的第二步是我们在“小”数据时代都有所欠缺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海量数据汇集之后,数据分析的任务就更重了,对每个单位和个人业务学习和数据分析的要求更紧迫。毕竟只有人的智慧才能催生数据孕育出企业发展所需的大智慧。

2018年是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年,国家、集团、我们每个单位的各项事业也都迎来了一个新起点,国内各大水司之间智慧水务的竞争还将继续,在这个关键时刻,只有我们每位员工走出舒适区去思考去学习,才能滋养集团的事业在大数据的沃土中不断成长。只有每一位武水人的责任心不缺位,智慧不掉队,才能确保大武汉跃进的背景中、国内智慧水务的舞台上集团不缺席。

 

Copyright 2021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10716号

“小”数据“大”智慧

(来源:制水部机关 王仪凡 日期:2018-08-06)

 

2017年可以说是武汉水务集团全面实施智慧水务战略的第一年,作为专班的成员参加了多次会议,多个方案讨论,多轮调研与考察,引发了很多的思考,借用最近听过的三个故事,就智慧水务建设的一点个人看法与各位同事分享。

第一个故事:话说史上某国边远地区发生了灾荒或是叛乱,因为路途遥远,后勤补给跟不上,于是将物资的供应转包给私人。平息之后,这些供应商拿着各类物资的票据找政府报销,政府当然有理由怀疑这些数据有水分,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甄别,于是派了多路专家去审核这笔糊涂账,个中曲折就不赘述了,最后有位高人分析这些数据不可能全都注水,因为做假账也是有成本的,从商人趋利的本能看,从效率优先的原则分析,他们在利润较大的单项上注水的可能性最大,于是逆向思维得出结论,那些低值量小的物资数据就会比较真实。在这些物资中还要确定能根据其消耗量反推其他物资真实消耗的那种商品,最终,他们天才地锁定了盐,盐每天摄入量是基本固定的,价钱也不高,而且和人数对应,于是,其他消耗品同比可以估算出来,奸商们无话可说,只好接受了这个修正金额。

第二个故事:说是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部队在一次局部战斗结束之后清点战利品,各部队将数据呈报上来,林总照例认真查看,突然他下达命令要求某纵队停止打扫战场,迅速追剿残敌,结果围歼了敌军指挥部,抓获将领若干,提前终结了战役。事后大家得知,该纵队战利品中的手枪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部队,林总敏锐地判断这里有极大可能是前敌司令部所在地,事实证明果真如此。

第三个故事比较新,2017年终的某次行业会议上,某航母级互联网影业的发言人说:“通过大数据挖掘,我们发现不同观众的相关卖品偏好。比如《芳华》的观众比《战狼2》消费了更多的热饮。这些都是以前我们不知道的,也无法预测的……”《战狼2 7月底盛夏上映,《芳华》1215日冬日上映...

这是三个关于解读数据的故事,都是在讲如何拨开数据的表象挖掘数据的价值,从前两个故事来看,小数据也是有价值的,而最后一个则说明如果没有智慧,数据量大了反而是个笑话。

如果以上三个段子还真假存疑,感觉跟我们的工作关系不大的话,再说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真事,同时也展现人们面对数据时的另一种表现。13年冬季的一个清晨,突然接到集团领导电话,询问某单位水量为何突降,当即吓了一跳,经询问该单位后急忙回复了领导,听完我的汇报之后领导问了一句“你们平时都不关注这些数据的?”,我则嚅嚅不能言,挂了电话,内心满是惭愧。我每天清早收调度中心的水量数据短信,一般只注意总量和水位,单个数据的异动还真没注意过,这不是数据不够大也不是智慧不及格,而是责任心不到位!

大数据和智慧是时下最热的词汇,也是最大的风口。国内水务行业相关方纷纷响应,去年年底参加一次全国水行业技术论坛,发现接近一半的会场在谈智慧。细听下来无非搭便车、占高点、抢市场,真正深入研究并投入实地应用的案例少之又少,多数是未做先说,少做多说,小做大说,仿佛智慧的种子还没播下,收割机的尘土已漫天飞扬。但是,坐在会场里我反倒有几分激动,数据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比拼智慧的战斗已经打响,而对手们似乎还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我们集团有机会了。

集团公司早在半年前就已沉下身子、撸起袖子开展了大范围的调研和流程梳理,在战略层面全面开启了水务的智慧转型,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单位开始思考自身的智慧切入点,挖掘自己的智慧潜能,相关课题的研究也纷纷进入深水区,智慧水务建设如火如荼。但我感觉整个进程中,信息技术层面推进相对快一些,而业务层面跟进慢一点。因为不管是与相关信息系统集成商的互动还是内部各系统的分析都进行得较为深入;而各业务流程实际工作中数据分析的成果以及对数据的具体需求尚未在现有系统中呈现。

我们这些技术宅也因视野局限,过于关注信息系统自身的不足,得出数据不准确,数据量少,信息孤岛是智慧水务建设三大主要问题的结论。真从全局来看,其实这只是智慧水务建设的第一步,攫取大量数据最终的目的是应用,是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决策,解决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第二步则需要各单位各部门有一批业务精湛、心思细密同时能读懂数据的骨干,及时发现挖掘各种静态数据、动态数据、组合数据背后传递的信息,只有这些善于比较、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同志在穷尽一切人力可能,榨取了现有数据所有剩余价值之后,最后一步,再把他们的分析方法、分析模式、分析结果形成系统,变成基准值,成为机器学习的内容、参考的标准。在大数据的环境里让系统自行学习,不断升级迭代形成智慧水务的核心竞争力,我个人认为这才是智慧水务的终极状态。而这关键的第二步是我们在“小”数据时代都有所欠缺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海量数据汇集之后,数据分析的任务就更重了,对每个单位和个人业务学习和数据分析的要求更紧迫。毕竟只有人的智慧才能催生数据孕育出企业发展所需的大智慧。

2018年是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年,国家、集团、我们每个单位的各项事业也都迎来了一个新起点,国内各大水司之间智慧水务的竞争还将继续,在这个关键时刻,只有我们每位员工走出舒适区去思考去学习,才能滋养集团的事业在大数据的沃土中不断成长。只有每一位武水人的责任心不缺位,智慧不掉队,才能确保大武汉跃进的背景中、国内智慧水务的舞台上集团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