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武水热点
基层动态
首页 > 党群工作 > 职工艺苑
走自己的路
来源:武汉控股隧道公司 肖凡     发布日期:2018-08-06

            

走自己的路,并不是一味固执,听不进别人的良言。中国走自己的路,是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在稳健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改革,发展经济。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中国的这条道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新常态改变中国》一书出版于2014年,收集了国内几位知名专家、学者的文章,全书有对中国经济的分析,有对国际金融政策的形势判断;有对国内现存问题、现象给出治“病”良方,也有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解读。由于出版时间的原因,一些观点可能对于当时有点“形而上”,但经过34年的时间,很多观点和提法都是我们国家现在正积极推行的政策,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些专家、学者不愧为经济领域顶尖人物,眼光犀利,见解独到,看问题一针见血,对于悉心了解国家当前政策、国有企业管理者、私营创业者可谓一本良好的学习参考书。

中国改革的成就

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创举。当30多年前,国际形势逼迫,中华民族不得不选择一条“突围”的路径时,改革开放必须有一种“壮士断腕”的勇气,如果失败,整个民族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国门打开,前面有很多路可以走,走怎样的路,没有先例,当时流行的一句“摸着石头过河”,中心思想体现在一个“稳”字上。

我们国家从1979年实行的改革开放,并没有遵循华盛顿的共识,即完全推行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而是实行渐进的的双轨制,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存,对没有效率僵滞的国有企业采取保护、扶持政策,鼓励新兴产业放开准入,实行市场化运作。实践证明,这一政策虽然遇到很多现实的矛盾和问题,但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稳健和稳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并不是前进中的主要矛盾,是可以在行进中逐步得到解决和消化。相反,国际上一些实行了华盛顿共识的国家,并没有迎来经济的繁荣,反倒进入了经济低迷期,甚至引起国家的动乱,如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包括前几年的美国经济萎缩,东欧几个国家甚至引起了分裂、动乱。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吸纳的民族,儒家文化是经世致用的学说。世界上三大文化中的基督文化是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因此自然科学发达;佛教是解决人与神的问题,人的精神生活超然;儒家学说讲的是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是修齐治世平天下的理论,是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民生活稳定、幸福的博大精深理论。“中国特色”是植根于传统的土壤,适合于中国的气候条件,势必长出本地特色的作物,这也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在于,将马克思的《资本论》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理论拿来进行“中国本土化”,以此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解决现实矛盾,从新中国的创立到改革开放巨大成就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改革的经验

中国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剩余劳动力的释放,第二个阶段是资本的投入,第三个阶段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第一个阶段,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利用,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劳动力成本低,形成了产品竞争力强,这也是前几年中国进出口形成较大的顺差原因。贸易的顺差也标志着劳动力的顺差,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在形成产品的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成本,资本的利用率不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地域性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加剧。第二阶段,当国际爆发金融危机时,我们国家为了维持GDP较高增长,加大投入,维持了GDP9.8%以上的增长。GDP核心内容是净出口、投资、消费,称为三驾马车。前几年投入4万亿拉动投资维持经济增长,但也维持了34年时间,后果是产能过剩,低质产品充斥市场,企业为了生存,一味加大投入,钢铁、煤炭、水泥等原材料产能过剩,利润极低,甚至低于成本,直接后果是给中央财政带来巨大压力,金融存在巨大风险。美国出现的次贷危机,就是美国为了刺激国内消费市场放开房屋买卖、租赁市场,忽视了提高国民收入的本质要求,结果当美国人付不起房租、房贷,银行没收房产形成坏账,形成银行关闭倒闭,严重冲击了流通市场而引发的金融系统性的危机。我们国家为了减小美元贬值,国外市场萎缩给贸易带来的影响,加大国内市场的投入,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相反带来了环境破坏、能源消耗、滋生腐败的问题。第三个阶段,当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以去产能、供给侧、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导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挤出经济增长成分中的虚高“水分”,调节增长幅度,将经济的增长点调整到社会服务性产业,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减少第一产业在资本性输出中的占比,防止金融风险。

改革的艰巨性

我们国家经济实行的是双轨制,抓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谓“抓大”,放开对国民经济起调节作用的民营、私营、合资企业,谓“放小”。一方面是发挥国家在市场中的调节作用(也是被西方国家所诟病的计划经济),二是起到计划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后,并没有带来经济的繁荣,相反因先前的国有企业失去政府补贴和扶持,大批工人失业,造成社会动乱,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在实行经济的双轨体制下,确实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国有企业体制僵硬,生产率低下,很多企业靠政府财政补贴才能维持生存,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由于政府的扶持,干预过多,政府权力膨胀,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平衡,一些垄断行业通过政府政策获得不公平的利益,滋生腐败等等。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造,对垄断行业逐步放开其他经济成分的准入条件,例如在石油、通讯、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逐步放开下游产业链,准许非国有经济成分进入。

经济的发展动力在于创新。一种经济理论或模式顶多适用于2030年,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进行实时调整。根据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国有企业生产率低下,产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十八大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刮骨疗伤”的勇气对妨碍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大力推行产业附加值,将经济发展导向到提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具体措施是降低政府门槛,减少政府干预市场行为,鼓励企业创新升级;中央财政不再为地方政府债务兜底和买单,通过重组、混合制改造,提高生产能力,剪断中央对地方和国有企业的“脐带”,拉开改造升级的序幕。方式有加大对社会服务性产业的投入,压缩房地产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不再强调产业的规模,更注重产业的品质;放开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减少金融风险;推进城镇一体化,拉动国内消费市场;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今天,如果还一味进行低产能高消耗的模式,终将被历史发展的趋势所淘汰。宝马、奔驰、苹果价格为什么卖得那么高,里面有很多科技创新、技术专利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有了科技创新后再会产生规模效应,才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反观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能提供的高附加值产品太少,因此,十八大以来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关乎改革成败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会有体制以及国外大环境带来的各种问题,这也是十九大的召开提出的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Copyright 2021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10716号

走自己的路

(来源:武汉控股隧道公司 肖凡 日期:2018-08-06)

            

走自己的路,并不是一味固执,听不进别人的良言。中国走自己的路,是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在稳健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改革,发展经济。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中国的这条道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新常态改变中国》一书出版于2014年,收集了国内几位知名专家、学者的文章,全书有对中国经济的分析,有对国际金融政策的形势判断;有对国内现存问题、现象给出治“病”良方,也有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解读。由于出版时间的原因,一些观点可能对于当时有点“形而上”,但经过34年的时间,很多观点和提法都是我们国家现在正积极推行的政策,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些专家、学者不愧为经济领域顶尖人物,眼光犀利,见解独到,看问题一针见血,对于悉心了解国家当前政策、国有企业管理者、私营创业者可谓一本良好的学习参考书。

中国改革的成就

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创举。当30多年前,国际形势逼迫,中华民族不得不选择一条“突围”的路径时,改革开放必须有一种“壮士断腕”的勇气,如果失败,整个民族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国门打开,前面有很多路可以走,走怎样的路,没有先例,当时流行的一句“摸着石头过河”,中心思想体现在一个“稳”字上。

我们国家从1979年实行的改革开放,并没有遵循华盛顿的共识,即完全推行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而是实行渐进的的双轨制,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存,对没有效率僵滞的国有企业采取保护、扶持政策,鼓励新兴产业放开准入,实行市场化运作。实践证明,这一政策虽然遇到很多现实的矛盾和问题,但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稳健和稳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并不是前进中的主要矛盾,是可以在行进中逐步得到解决和消化。相反,国际上一些实行了华盛顿共识的国家,并没有迎来经济的繁荣,反倒进入了经济低迷期,甚至引起国家的动乱,如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包括前几年的美国经济萎缩,东欧几个国家甚至引起了分裂、动乱。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吸纳的民族,儒家文化是经世致用的学说。世界上三大文化中的基督文化是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因此自然科学发达;佛教是解决人与神的问题,人的精神生活超然;儒家学说讲的是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是修齐治世平天下的理论,是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民生活稳定、幸福的博大精深理论。“中国特色”是植根于传统的土壤,适合于中国的气候条件,势必长出本地特色的作物,这也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在于,将马克思的《资本论》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理论拿来进行“中国本土化”,以此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解决现实矛盾,从新中国的创立到改革开放巨大成就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改革的经验

中国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剩余劳动力的释放,第二个阶段是资本的投入,第三个阶段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第一个阶段,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利用,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劳动力成本低,形成了产品竞争力强,这也是前几年中国进出口形成较大的顺差原因。贸易的顺差也标志着劳动力的顺差,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在形成产品的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成本,资本的利用率不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地域性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加剧。第二阶段,当国际爆发金融危机时,我们国家为了维持GDP较高增长,加大投入,维持了GDP9.8%以上的增长。GDP核心内容是净出口、投资、消费,称为三驾马车。前几年投入4万亿拉动投资维持经济增长,但也维持了34年时间,后果是产能过剩,低质产品充斥市场,企业为了生存,一味加大投入,钢铁、煤炭、水泥等原材料产能过剩,利润极低,甚至低于成本,直接后果是给中央财政带来巨大压力,金融存在巨大风险。美国出现的次贷危机,就是美国为了刺激国内消费市场放开房屋买卖、租赁市场,忽视了提高国民收入的本质要求,结果当美国人付不起房租、房贷,银行没收房产形成坏账,形成银行关闭倒闭,严重冲击了流通市场而引发的金融系统性的危机。我们国家为了减小美元贬值,国外市场萎缩给贸易带来的影响,加大国内市场的投入,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相反带来了环境破坏、能源消耗、滋生腐败的问题。第三个阶段,当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以去产能、供给侧、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导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挤出经济增长成分中的虚高“水分”,调节增长幅度,将经济的增长点调整到社会服务性产业,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减少第一产业在资本性输出中的占比,防止金融风险。

改革的艰巨性

我们国家经济实行的是双轨制,抓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型国有企业,谓“抓大”,放开对国民经济起调节作用的民营、私营、合资企业,谓“放小”。一方面是发挥国家在市场中的调节作用(也是被西方国家所诟病的计划经济),二是起到计划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后,并没有带来经济的繁荣,相反因先前的国有企业失去政府补贴和扶持,大批工人失业,造成社会动乱,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在实行经济的双轨体制下,确实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国有企业体制僵硬,生产率低下,很多企业靠政府财政补贴才能维持生存,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由于政府的扶持,干预过多,政府权力膨胀,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平衡,一些垄断行业通过政府政策获得不公平的利益,滋生腐败等等。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造,对垄断行业逐步放开其他经济成分的准入条件,例如在石油、通讯、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逐步放开下游产业链,准许非国有经济成分进入。

经济的发展动力在于创新。一种经济理论或模式顶多适用于2030年,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进行实时调整。根据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国有企业生产率低下,产业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十八大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刮骨疗伤”的勇气对妨碍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大力推行产业附加值,将经济发展导向到提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具体措施是降低政府门槛,减少政府干预市场行为,鼓励企业创新升级;中央财政不再为地方政府债务兜底和买单,通过重组、混合制改造,提高生产能力,剪断中央对地方和国有企业的“脐带”,拉开改造升级的序幕。方式有加大对社会服务性产业的投入,压缩房地产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不再强调产业的规模,更注重产业的品质;放开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减少金融风险;推进城镇一体化,拉动国内消费市场;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今天,如果还一味进行低产能高消耗的模式,终将被历史发展的趋势所淘汰。宝马、奔驰、苹果价格为什么卖得那么高,里面有很多科技创新、技术专利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有了科技创新后再会产生规模效应,才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反观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能提供的高附加值产品太少,因此,十八大以来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关乎改革成败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会有体制以及国外大环境带来的各种问题,这也是十九大的召开提出的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