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武水热点
基层动态
首页 > 党群工作 > 职工艺苑
这样的改变,我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4-01-15
  据悉,今后高考英语满分由150分降为120分,语文满分由150分升为180分。对这一改变,我顶!
  我之所以说“改变”,没有说改革,感觉我们的教育导向终于醒悟了,来迟了一点。
  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正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极其伟大,这已经是被世界认可的不争事实。可是,不知何时开始,学习外语(尤其是英语),日益风靡神州大地,似乎不懂外语就是老土,不能与国际接轨。结果呢,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连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着了过”都搞不清白;很多家用电器的按键标示尽搞些钩子款子,存心让那些没学过外语的人如坠五里烟雾,本来是厂商的举手之劳,偏偏让用户挠破头皮;更有些萌态可掬的老爷爷,说了一辈子的乡土话,为了诱导孙子辈从起跑线上开始说普通话,撵着孙子说着夹里半生的普通话。其实,孙子一旦学会“啊、哦、呃”后,打心底对你的椒盐普通话嗤之以鼻,只不过有的精怪孙子怕剥了老人家的面子不说出来而已。
  就拿说普通话来讲,所谓普通话,简言之,就是我们国家语言交流的国标。走进普通话,不仅要讲究语音标准,还要讲究语言环境、语言规范。语音是形,词汇是神,语法是规则,如果忽略了神形兼备,不按规矩说话行文,恐怕会带来词不达意的后果,让人不知所云、味同嚼蜡、啼笑皆非。举例说明,有一年三八节,有个北京来的太太团在武汉黄鹤楼前合影,因团大人多,前排人脑勺挡了后排人脸面,于是,武汉的导游操着普通话大声嚷道:“请‘前头’的一排人‘跍下、跍下’!”那一刻,太太们全体茫然。
  你想一国乃至全球的语音、词汇达到世界大同?恐怕要等到“英特耐雄纳尔”实现的那一天。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多么相似呀——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学艺术如果都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我看不如在家睡懒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自有和者。身居省城,如果对周边县城人的语音抱以讥笑,真不知道该对美国佬、东洋人的“叽里呱啦”是否要顶礼膜拜?!
  要感谢“仓颉”们让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字造字是遵循了一定规律、特点的,较为公认的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如象形字,“山、水、日、月”均属此类;“上、下、甘、本”则属于指事字。指事字虽然比象形字进了一步,但是局限性也比较大,因为许多事物不是用指示符号能表达出来的,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于是,“休、看、从、走”之类的会意字,“湖、棋、但、忘”之类的形声字接踵而来,进化丰富了汉字,让汉字达意更加宽泛了。不妨看看,与人的眼睛相关的字都有“目”旁,与嘴相关的字都有“口“旁”,与人体相关的字都有“月(肉)”旁,这样的文字难道不生动形象、便于记忆吗!在汉字书写的形体上,还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如果跃然纸上,或龙飞凤舞,或谦谦端庄,堪称中华国粹,世界一绝。至于“的前定、地前状、得后补”等诸多方面的语法,则更是为文严谨规范、活泼生动必须掌握的基本法则。
  其实,汉字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汉字记录了丰富的汉民族文化,包括古往今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大成就。汉字对维护汉民族团结统一和促进汉语言的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汉字为促进国内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朝鲜、日本、越南等都先后借用过汉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直到今天,在日本还有近两千字个汉字被政府规定为正式通用的字体。汉字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汉语言中还有一朵奇葩,那就是成语。所谓成语,通俗讲就是现成话,或叫熟句,多由四字组成。说成语是奇葩,是因为这些现成话大多产生于古代典籍,经千百年凝聚与流传,不少具有深厚的古雅气息。其特点一是数量多,《成语词典大全》可查成语五万余条。《现代汉语成语词典》经提炼收入成语三千余条。二是包罗万象,大凡一个事物现象都可以用一个成语传神地表现出来,例如“莺歌燕舞”、“人头攒动”。三是隐含着历史、典故与哲理,给人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启示,例如“围魏救赵”、“刻舟求剑”。四是雅俗兼蓄,具有感情色彩,例如“志同道合”、“狼狈为奸”。学习成语,让人仿佛透过这些古人智慧传承下来的四字词,在和不同年代不同身份不同类型的人对话,和他们交流人生经历、成败得失;仿佛是在翻阅一部部历史变革的篇章,纵观世事跌宕;仿佛是在浏览一幅幅生活中的幽默锦缎,笑看家长里短、是非曲直。学习成语,能够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再现中国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风范。学习成语,能帮助人们透过历史变迁,领悟人生真谛,幸福和谐地生活着。学习成语,能使人文采飞扬,出口成章,或直抒胸臆,或娓娓道来。领会成语,有的可以望文生义,有的则先要知晓典故出处而后恍然。运用成语,不可随意抽换其中的字词,否则就破坏了约定性不成为成语了。
  我认为,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泱泱中华大国,在国民教育中削弱本国的语言文字的修炼,过度地强调外语,弱化的不仅仅是本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发展,更为致命的是年轻一代意识形态的被侵蚀。语言文字尽管只是造就国学的材料,但是国学无疑隐含着国家对民族的意识形态导向。身为本国的学子,未来的国家梁柱,如果对自己祖国、民族的过去知之甚少,不甄别取舍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精华与糟粕,怎么能够坚持真理正义,抵制歪理邪说?怎么能够传承光大中华文化并使其走向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话说到此,是否夸大国语而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从而对于外语的学习不屑呢?不是。与不同地域、国度的人打交道,必须懂得那里的语言文字,不然怎么入乡随俗、入国问禁、学术交流呢?只是一个国家的语言之深邃,世界语言之浩瀚,一个人一辈子都学不完,怎么能够指望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学成个“文曲星”呢?此为其一;其二,每个孩子的天资与侧重点不同,或许汉语及其他科目成绩尚可,唯有外语显弱,最后不能进入录取线,真不知道这样的孩子情何以堪。
  规则应该回归理性。现在社会上把教育当产业办力求做大做强,可是有些大学却在打生源争夺战,这到底是庙大僧少,还是在迎纳高僧呢?起初把条件定得高高的,最后是不是降低了门坎呢?其中是否有着些许尴尬谁能说得清楚。
  教育应该回归理性。曾几何时,“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一声枪响,于是乎,不论男女高矮胖瘦,拔腿奋力奔跑在不知何处是终点的跑道上。不仅如此,起跑线从学龄前延伸直0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张弛有度,反倒不论他(她)是不是那块料,非要“撑着鸡子菢儿”,结果往往是大人心力交瘁,孩子不堪重负,断送了童年、少年的天真与快乐。
  现在的孩子真的好造孽!
  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教育孩子抓紧当下,让孩子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到那时,孩子即便不是叱咤疆场的将军,成为屡建功勋的士兵,做父母的一样会为这样的孩子感到骄傲与自豪!
                                        
                              
Copyright 2021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10716号

这样的改变,我顶!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4-01-15)
  据悉,今后高考英语满分由150分降为120分,语文满分由150分升为180分。对这一改变,我顶!
  我之所以说“改变”,没有说改革,感觉我们的教育导向终于醒悟了,来迟了一点。
  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正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极其伟大,这已经是被世界认可的不争事实。可是,不知何时开始,学习外语(尤其是英语),日益风靡神州大地,似乎不懂外语就是老土,不能与国际接轨。结果呢,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连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着了过”都搞不清白;很多家用电器的按键标示尽搞些钩子款子,存心让那些没学过外语的人如坠五里烟雾,本来是厂商的举手之劳,偏偏让用户挠破头皮;更有些萌态可掬的老爷爷,说了一辈子的乡土话,为了诱导孙子辈从起跑线上开始说普通话,撵着孙子说着夹里半生的普通话。其实,孙子一旦学会“啊、哦、呃”后,打心底对你的椒盐普通话嗤之以鼻,只不过有的精怪孙子怕剥了老人家的面子不说出来而已。
  就拿说普通话来讲,所谓普通话,简言之,就是我们国家语言交流的国标。走进普通话,不仅要讲究语音标准,还要讲究语言环境、语言规范。语音是形,词汇是神,语法是规则,如果忽略了神形兼备,不按规矩说话行文,恐怕会带来词不达意的后果,让人不知所云、味同嚼蜡、啼笑皆非。举例说明,有一年三八节,有个北京来的太太团在武汉黄鹤楼前合影,因团大人多,前排人脑勺挡了后排人脸面,于是,武汉的导游操着普通话大声嚷道:“请‘前头’的一排人‘跍下、跍下’!”那一刻,太太们全体茫然。
  你想一国乃至全球的语音、词汇达到世界大同?恐怕要等到“英特耐雄纳尔”实现的那一天。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多么相似呀——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学艺术如果都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我看不如在家睡懒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自有和者。身居省城,如果对周边县城人的语音抱以讥笑,真不知道该对美国佬、东洋人的“叽里呱啦”是否要顶礼膜拜?!
  要感谢“仓颉”们让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字造字是遵循了一定规律、特点的,较为公认的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如象形字,“山、水、日、月”均属此类;“上、下、甘、本”则属于指事字。指事字虽然比象形字进了一步,但是局限性也比较大,因为许多事物不是用指示符号能表达出来的,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于是,“休、看、从、走”之类的会意字,“湖、棋、但、忘”之类的形声字接踵而来,进化丰富了汉字,让汉字达意更加宽泛了。不妨看看,与人的眼睛相关的字都有“目”旁,与嘴相关的字都有“口“旁”,与人体相关的字都有“月(肉)”旁,这样的文字难道不生动形象、便于记忆吗!在汉字书写的形体上,还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如果跃然纸上,或龙飞凤舞,或谦谦端庄,堪称中华国粹,世界一绝。至于“的前定、地前状、得后补”等诸多方面的语法,则更是为文严谨规范、活泼生动必须掌握的基本法则。
  其实,汉字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汉字记录了丰富的汉民族文化,包括古往今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大成就。汉字对维护汉民族团结统一和促进汉语言的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汉字为促进国内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朝鲜、日本、越南等都先后借用过汉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直到今天,在日本还有近两千字个汉字被政府规定为正式通用的字体。汉字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汉语言中还有一朵奇葩,那就是成语。所谓成语,通俗讲就是现成话,或叫熟句,多由四字组成。说成语是奇葩,是因为这些现成话大多产生于古代典籍,经千百年凝聚与流传,不少具有深厚的古雅气息。其特点一是数量多,《成语词典大全》可查成语五万余条。《现代汉语成语词典》经提炼收入成语三千余条。二是包罗万象,大凡一个事物现象都可以用一个成语传神地表现出来,例如“莺歌燕舞”、“人头攒动”。三是隐含着历史、典故与哲理,给人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启示,例如“围魏救赵”、“刻舟求剑”。四是雅俗兼蓄,具有感情色彩,例如“志同道合”、“狼狈为奸”。学习成语,让人仿佛透过这些古人智慧传承下来的四字词,在和不同年代不同身份不同类型的人对话,和他们交流人生经历、成败得失;仿佛是在翻阅一部部历史变革的篇章,纵观世事跌宕;仿佛是在浏览一幅幅生活中的幽默锦缎,笑看家长里短、是非曲直。学习成语,能够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再现中国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风范。学习成语,能帮助人们透过历史变迁,领悟人生真谛,幸福和谐地生活着。学习成语,能使人文采飞扬,出口成章,或直抒胸臆,或娓娓道来。领会成语,有的可以望文生义,有的则先要知晓典故出处而后恍然。运用成语,不可随意抽换其中的字词,否则就破坏了约定性不成为成语了。
  我认为,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泱泱中华大国,在国民教育中削弱本国的语言文字的修炼,过度地强调外语,弱化的不仅仅是本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发展,更为致命的是年轻一代意识形态的被侵蚀。语言文字尽管只是造就国学的材料,但是国学无疑隐含着国家对民族的意识形态导向。身为本国的学子,未来的国家梁柱,如果对自己祖国、民族的过去知之甚少,不甄别取舍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精华与糟粕,怎么能够坚持真理正义,抵制歪理邪说?怎么能够传承光大中华文化并使其走向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话说到此,是否夸大国语而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从而对于外语的学习不屑呢?不是。与不同地域、国度的人打交道,必须懂得那里的语言文字,不然怎么入乡随俗、入国问禁、学术交流呢?只是一个国家的语言之深邃,世界语言之浩瀚,一个人一辈子都学不完,怎么能够指望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学成个“文曲星”呢?此为其一;其二,每个孩子的天资与侧重点不同,或许汉语及其他科目成绩尚可,唯有外语显弱,最后不能进入录取线,真不知道这样的孩子情何以堪。
  规则应该回归理性。现在社会上把教育当产业办力求做大做强,可是有些大学却在打生源争夺战,这到底是庙大僧少,还是在迎纳高僧呢?起初把条件定得高高的,最后是不是降低了门坎呢?其中是否有着些许尴尬谁能说得清楚。
  教育应该回归理性。曾几何时,“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一声枪响,于是乎,不论男女高矮胖瘦,拔腿奋力奔跑在不知何处是终点的跑道上。不仅如此,起跑线从学龄前延伸直0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张弛有度,反倒不论他(她)是不是那块料,非要“撑着鸡子菢儿”,结果往往是大人心力交瘁,孩子不堪重负,断送了童年、少年的天真与快乐。
  现在的孩子真的好造孽!
  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教育孩子抓紧当下,让孩子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到那时,孩子即便不是叱咤疆场的将军,成为屡建功勋的士兵,做父母的一样会为这样的孩子感到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