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武水热点
基层动态
首页 > 党群工作 > 职工艺苑
驰骋呼伦贝尔大草原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3-05-21
  呼伦贝尔在哪里?
  在中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的魅力在哪里?
  有首歌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呼伦贝尔大草原,
  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
  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的心爱,
  我的思恋。
  人们是如何赞美呼伦贝尔?
  “中国最美的大草原”
  “中国最纯净的草原”
  中国的“北国碧玉“
  
  今年7月初,也就是草原牧草最茂盛的时侯,我来到了呼伦贝尔。
  此次呼伦贝尔之行一共有我们朋友4人。我们先从武汉乘飞机到达内蒙古的省会呼和浩特,然后由呼和浩特飞到呼伦贝尔市的所在地海拉尔区。在海拉尔我们联系了一个旅行社,并配备了一辆专供我们使用的小型旅行车。最后斟酌再三,终于敲定了最佳的旅游线路:海拉尔——额尔古纳——满洲里——呼伦湖。这4个点的距离连起来有400多公里,也就是说我们将用4个轮子的车子纵情地驰骋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一)

  从海拉尔出发,沿301省道一路向北疾驰。
  开始时公路上的汽车、两侧的房屋、行人还不少,但随着距离的逐渐延伸,它们渐渐稀落下去,而草原风貌则逐渐显现出来。当汽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一个新的天地顿时展现在我们眼前。
  天空是瓦蓝瓦蓝的,像用雨水清洗过一般。蓝天下面,朵朵白云,轻歌曼舞般的游荡着。与蓝天白云相辉映的是那广袤无垠的大草原。
  说到草原,人们总喜欢用“绿色的毛毯”来形容它。或者再加上一些“巨大”、“无边无际”的形容词什么的。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比喻是不怎么贴切的。毛毯算什么,即便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也是难以体现草原的生机、灵性、活力、大气的。
  草原上的草由于是刚长出不久,故看上去显得显得鲜艳娇嫩、青翠欲滴。尤其是离公路较远的地方,那草更是显得纤细、柔软、秀色可餐。与青草相伴的是那金黄色的油菜花。这些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点缀在大草原之中,从而使大草原显得更加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远处,成群的牛羊,还有少许的马儿在草地上觅食嬉闹,几位骑着马的传统牧民和驾驶着摩托车的现代牧人在那里转悠着。
  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看着,看着,
  我们终于抗拒不住这美丽草原的诱惑,也实在不忍在车上匆匆离去,我们走下汽车,走进了草原。
  站在绿茵如画的草地上,我们首先来了个深呼吸,似乎要将这清香、湿润、几乎是纤尘不染的空气统统吸到五脏六腑中去,然后张开双臂,用最大的嗓音与草原打了个最亲热的招呼。最后我们软绵绵地倒在草地上,闭上双眼,尽情地陶醉一会儿。此时此刻,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我们忘却了烦恼、忘却了纷争、忘却了名利、忘却了人间的世俗,心灵似乎得到了一次洗礼。
  一阵微风吹来,我突然联想起南北朝时期的那首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眼前的情景虽说是“天苍苍“,也是”野茫茫“,但却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因为这里的草都不高,也就是10-20厘米,如此矮的草如何能遮盖牛羊?
导游说这首民歌描述的是位于内蒙古中部大兴安岭阴山地区的情景,那里的草长得高,而这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是看不到的。这不免让人有些遗憾。

(二)

  额尔古纳市是呼伦贝尔的一个县级市。虽说人口不多,十万人不到,但却是窗户眼里吹喇叭——名声在外。这里是亚洲最大的湿地——根河湿地的所在地。
  从草原上走来,登上额尔古纳市根河湿地观景台,登高远眺,一番别样的情景展现在眼中。
  这里密布着草甸、白桦树、落叶松,但更多的是一些不知名的矮树和茂密丛生的灌木,根河在草甸和丛林中蜿蜒前行。由于这些草甸和丛林分布的任意性,根河被分割成无数不规则的水道。再加上这里的水晶莹剔透,故分布在草甸从中就象是在绿色的绸缎上镶嵌着串串水晶项链,煞是好看。
  由于湿地保护得好,人和牛羊都不能随意进出,故一切都是原生态景象。根河湿地很大,资料显示为1200平方公里。如此大面积的湿地,除了有亚洲第一大湿地的美称外,它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个鲜活的生命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肾“的功能。

(三)

  从额尔古纳到满洲里长达200多公里,但我们并未感觉到寂寞和漫长,美丽的草原使我们陶醉了,似乎连时间也停滞了。
  满洲里是呼伦贝尔最北端的城市,人口不多,只有20多万人,它西连蒙古,北接俄罗斯。
  满洲里的蒙古语意为“旺盛的泉水”。1901年,东清铁路修建,这里是当时俄国铁路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的首站,因东北地区当时人们习惯称之“满洲”,故定这个首站为“满洲里站”。后来随着城市的逐渐形成,人们就将这个地方统称为“满洲里”了。
  满洲里有两个最主要的特色,一个它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有两处口岸直接通向境外。一处是公路口岸,进出口岸的人们必须乘坐汽车通过,不许步行。这个口岸比较冷清,没有多少汽车进出。
  比之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就热闹多了。铁路口岸是相对于公路口岸而言,不过,已没有多少人叫它铁路口岸,而叫它“国门”。也许是“国门”这个名字庄严神圣的魅力,慕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由于游人众多,以致管理部门干脆将这里开辟成国门景区,还收80元的门票。
  所谓国门,实际上就是一幢高30米,宽40米,总长105米的大型建筑,这幢建筑形似于“H”字母,两端如桥头堡状,中间由一个巨型长箱体相连。长箱体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遒劲大字,字的下面就是国门,国门里,三条国际铁路横卧在门下。
  穿过国门,就见有一道铁丝网,这就是国界的边缘。在边界处竖有一块1.2米高的界碑,界碑上方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41”两个数字,表示这是41号界碑,下方为“1993”。
  过铁丝网不足百米还有一道铁丝网,这就是俄罗斯的边界。与中方豪华国门迥然不同的是俄罗斯国门竟然只是一个孤零零的门楼,这个门楼很简陋,简陋到比之我们很多乡村的门楼还要逊色不少。门楼上写着一行俄文,表明这里就是俄罗斯的“国门”。“国门”后面就是俄罗斯的后贝加尔斯克小镇。
  对面没有游客,连小镇上的居民都难以见着。堂堂国门竟然如此简陋、如此冷清、如此安宁,俄罗斯人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满洲里的另一个特色是它的建筑风格。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满洲里的建筑多似欧式风格,有哥特式的尖顶楼房,文艺复兴时期的穹顶建筑,俄罗斯的木刻楞小屋。
  除了建筑外,这里的外国游人也很多,特别是俄罗斯人,有如过江之鲫,其数量简直可以与国内的游客相媲美。
  置身于满洲里,恍然不知自己身处何处。“中国人到满洲里就象到了外国,外国人到满洲里就象到了家乡”,这就是满洲里建筑风格的定位。

(四)

  第二天我们从满洲里出发准备去看呼伦贝尔的生命之源——呼伦湖。汽车在满(满洲里)达(达泽湖,即呼伦湖)公路上急驰,当汽车途经新巴尔虎右旗时,我们看见公路右侧不远处有一排破旧的砖房,砖房旁有一个羊圈,一位男子正在羊圈里劳作着。
  见此,我们顿时来了兴趣,决定前往拜访一下那位牧民。于是我们离开公路沿着一条土路将车径直向羊圈开去。
  车驶到近前,一片犬吠声顿起,有3条狗大叫起来。听到狗叫声,那位牧民忙从羊圈里出来喝住了狗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是一位年约40岁体格健壮的牧民。在攀谈中得知这位牧民姓徐,是汉族人,一家三口,儿子在海拉尔读书。
  我们问老徐正在忙啥,他说正在绞羊毛,绞羊毛?哦,就是剪羊毛。这一下正合我们的心意,我们忙叫老徐忙着,这样可以亲眼看看羊毛是怎样剪的。
  老徐进到羊圈里,操起一根长杆,长杆的一头系着一个活绳套。然后他站在羊群中间仔细地搜寻着可以剪羊毛的羊。
  这个羊圈不大,大约两亩多的地方圈着1000多头羊。随着老徐转动方向,这1000多头羊就在圈内沿同一个方向不停地奔跑,嘶叫着,场景颇为壮观。
  看准了目标,老徐一个快步上前将绳索准确地套在了一头大肥羊的脖子上。大肥羊用力挣扎,拼命的嚎叫着,但无济于事。老徐将羊拖到身边,用右手将羊的一只后腿提起来,左手板住羊屁股,左膝盖压住羊背,那羊乖乖地倒在地上。老徐一边用双膝压住羊背,一边用双手迅速地将羊肚处的羊毛绞开,之所以叫绞羊毛,是因为这绞下来的羊毛并不是散开的,而是连在一起,就像是张“羊皮”,只是这羊皮很薄,羊子完全感觉不到痛感。
  肚子上的羊毛绞开后,老徐再用绳子将羊的四蹄捆绑一起,这样一来,羊子就彻底无法动弹了。
  准备工作做好后,老徐正式开始绞羊毛了。
  只见老徐用双手飞快地在羊身上拨弄着,从肚到尾,再从尾到背最后到颈部,5分钟左右,一张完整的“羊皮”就从羊身上“脱”了下来。
  老徐说绞羊毛是很讲究技巧的,那就是当羊要换毛时才可以绞。我问老徐那怎么才能知道羊要换毛了呢?老徐说当羊要换毛时,在老羊毛的下面就会长出新羊毛来,新羊毛不停地向外顶老羊毛。当新羊毛长齐时,老羊毛就该脱落了。有经验的牧民当看到羊脖子上的羊毛出现下垂时就知道这头羊该绞毛了。
  如果羊毛脱落得恰到火候,熟练的牧民几分钟就可以用双手绞下一张“羊皮”来。如果火候掌握得不好,光靠双手是难以绞下“羊皮”的,这时候就不得不动用象裁缝裁衣所使用的大剪刀来“剥羊皮”了。
  绞羊毛看起来是个很具有观赏性的活儿,实际上它是个又脏又累的活。
  站在羊屎泥上,闻着臭烘烘的臊味,一天要绞30多张“羊皮”,我问老徐为何不请个帮工。老徐沉默了一会儿说请帮工绞一头羊毛要5元钱,请不起。即便如此,他们夫妻俩一年的收入也就5万元左右。
  由于收入菲薄,老徐一家的生活也显得很清贫。烧的是牛粪,喝的是从远处拖来的地下水,生活必需品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买。好在用电还方便,在屋顶上装个风车,用风能发电。
  离开老徐后我们继续朝呼伦湖进发。开着开着,公路前面的草原突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湖水。这就是令人神往的呼伦湖。
  说到湖,这在江南有很多,洞庭湖、洪泽湖、鄱阳湖、太湖等,不过那是在江南,是在鱼米之乡的地方。
  而呼伦湖则不同,它在祖国的北方,这里多旱少雨,这里有草原,同时也有沙漠。在如此的地理条件下竟然出现了一个宽广无边的大呼伦湖,这本身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我们坐在游船上,躺在这中国北方第一大湖的怀抱里,静静地体验着呼伦湖的奇妙。
  呼伦湖号称方圆八百里,三面为草原环抱,一面是水天一色,呼伦湖的水质不错,大约为Ⅱ类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烁,有风吹时,则是碧波荡漾。
  空中不时有鸟儿飞过,水中,几只江鸥在那里嬉戏鸣叫。
  置身于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
  呼伦湖的水产资源很丰富。这里有鲤鱼、鲫鱼、白鱼等鱼类,还盛产着营养价值很高的香丽白虾。餐馆的特色是全鱼宴。我们品尝了秀丽的白虾和呼伦湖鲤鱼。白虾鲜嫩可口,鲤鱼松软香甜。
  草原上有这样一个湖,我真为它感到庆幸。
  在庆幸之时,我又有些忧虑。
  呼伦湖号称方圆八百里,但那已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现在的呼伦湖究竟有多大,没有人知道。
  游船从来都是靠在船码头上的,但这对于呼伦湖的游船来说却是个例外。这里游船靠的地方离船码头足有两百多米,这两百多米的地方在做什么用呢?一百多米的地方已变成滩涂,游客在这里骑马、驾驶草原摩托,生意好得很。另一百多米则是淤泥,淤泥上架起了栈桥,人们从栈桥走向游船。更令人担忧的是,那几座栈桥的长度似乎看起来还没完没了,隔一段时间就要延伸一次。
  呼伦湖的水位在急剧下降,呼伦湖变小了。看到这种状况,我不禁有些不安,呼伦贝尔是因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如果失去了呼伦湖,那呼伦贝尔还存在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愿这只是我的杞人忧天。
Copyright 2021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10716号

驰骋呼伦贝尔大草原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3-05-21)
  呼伦贝尔在哪里?
  在中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的魅力在哪里?
  有首歌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呼伦贝尔大草原,
  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
  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的心爱,
  我的思恋。
  人们是如何赞美呼伦贝尔?
  “中国最美的大草原”
  “中国最纯净的草原”
  中国的“北国碧玉“
  
  今年7月初,也就是草原牧草最茂盛的时侯,我来到了呼伦贝尔。
  此次呼伦贝尔之行一共有我们朋友4人。我们先从武汉乘飞机到达内蒙古的省会呼和浩特,然后由呼和浩特飞到呼伦贝尔市的所在地海拉尔区。在海拉尔我们联系了一个旅行社,并配备了一辆专供我们使用的小型旅行车。最后斟酌再三,终于敲定了最佳的旅游线路:海拉尔——额尔古纳——满洲里——呼伦湖。这4个点的距离连起来有400多公里,也就是说我们将用4个轮子的车子纵情地驰骋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一)

  从海拉尔出发,沿301省道一路向北疾驰。
  开始时公路上的汽车、两侧的房屋、行人还不少,但随着距离的逐渐延伸,它们渐渐稀落下去,而草原风貌则逐渐显现出来。当汽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一个新的天地顿时展现在我们眼前。
  天空是瓦蓝瓦蓝的,像用雨水清洗过一般。蓝天下面,朵朵白云,轻歌曼舞般的游荡着。与蓝天白云相辉映的是那广袤无垠的大草原。
  说到草原,人们总喜欢用“绿色的毛毯”来形容它。或者再加上一些“巨大”、“无边无际”的形容词什么的。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比喻是不怎么贴切的。毛毯算什么,即便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也是难以体现草原的生机、灵性、活力、大气的。
  草原上的草由于是刚长出不久,故看上去显得显得鲜艳娇嫩、青翠欲滴。尤其是离公路较远的地方,那草更是显得纤细、柔软、秀色可餐。与青草相伴的是那金黄色的油菜花。这些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点缀在大草原之中,从而使大草原显得更加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远处,成群的牛羊,还有少许的马儿在草地上觅食嬉闹,几位骑着马的传统牧民和驾驶着摩托车的现代牧人在那里转悠着。
  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看着,看着,
  我们终于抗拒不住这美丽草原的诱惑,也实在不忍在车上匆匆离去,我们走下汽车,走进了草原。
  站在绿茵如画的草地上,我们首先来了个深呼吸,似乎要将这清香、湿润、几乎是纤尘不染的空气统统吸到五脏六腑中去,然后张开双臂,用最大的嗓音与草原打了个最亲热的招呼。最后我们软绵绵地倒在草地上,闭上双眼,尽情地陶醉一会儿。此时此刻,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我们忘却了烦恼、忘却了纷争、忘却了名利、忘却了人间的世俗,心灵似乎得到了一次洗礼。
  一阵微风吹来,我突然联想起南北朝时期的那首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眼前的情景虽说是“天苍苍“,也是”野茫茫“,但却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因为这里的草都不高,也就是10-20厘米,如此矮的草如何能遮盖牛羊?
导游说这首民歌描述的是位于内蒙古中部大兴安岭阴山地区的情景,那里的草长得高,而这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是看不到的。这不免让人有些遗憾。

(二)

  额尔古纳市是呼伦贝尔的一个县级市。虽说人口不多,十万人不到,但却是窗户眼里吹喇叭——名声在外。这里是亚洲最大的湿地——根河湿地的所在地。
  从草原上走来,登上额尔古纳市根河湿地观景台,登高远眺,一番别样的情景展现在眼中。
  这里密布着草甸、白桦树、落叶松,但更多的是一些不知名的矮树和茂密丛生的灌木,根河在草甸和丛林中蜿蜒前行。由于这些草甸和丛林分布的任意性,根河被分割成无数不规则的水道。再加上这里的水晶莹剔透,故分布在草甸从中就象是在绿色的绸缎上镶嵌着串串水晶项链,煞是好看。
  由于湿地保护得好,人和牛羊都不能随意进出,故一切都是原生态景象。根河湿地很大,资料显示为1200平方公里。如此大面积的湿地,除了有亚洲第一大湿地的美称外,它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个鲜活的生命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肾“的功能。

(三)

  从额尔古纳到满洲里长达200多公里,但我们并未感觉到寂寞和漫长,美丽的草原使我们陶醉了,似乎连时间也停滞了。
  满洲里是呼伦贝尔最北端的城市,人口不多,只有20多万人,它西连蒙古,北接俄罗斯。
  满洲里的蒙古语意为“旺盛的泉水”。1901年,东清铁路修建,这里是当时俄国铁路进入我国东北地区的首站,因东北地区当时人们习惯称之“满洲”,故定这个首站为“满洲里站”。后来随着城市的逐渐形成,人们就将这个地方统称为“满洲里”了。
  满洲里有两个最主要的特色,一个它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有两处口岸直接通向境外。一处是公路口岸,进出口岸的人们必须乘坐汽车通过,不许步行。这个口岸比较冷清,没有多少汽车进出。
  比之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就热闹多了。铁路口岸是相对于公路口岸而言,不过,已没有多少人叫它铁路口岸,而叫它“国门”。也许是“国门”这个名字庄严神圣的魅力,慕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由于游人众多,以致管理部门干脆将这里开辟成国门景区,还收80元的门票。
  所谓国门,实际上就是一幢高30米,宽40米,总长105米的大型建筑,这幢建筑形似于“H”字母,两端如桥头堡状,中间由一个巨型长箱体相连。长箱体上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遒劲大字,字的下面就是国门,国门里,三条国际铁路横卧在门下。
  穿过国门,就见有一道铁丝网,这就是国界的边缘。在边界处竖有一块1.2米高的界碑,界碑上方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41”两个数字,表示这是41号界碑,下方为“1993”。
  过铁丝网不足百米还有一道铁丝网,这就是俄罗斯的边界。与中方豪华国门迥然不同的是俄罗斯国门竟然只是一个孤零零的门楼,这个门楼很简陋,简陋到比之我们很多乡村的门楼还要逊色不少。门楼上写着一行俄文,表明这里就是俄罗斯的“国门”。“国门”后面就是俄罗斯的后贝加尔斯克小镇。
  对面没有游客,连小镇上的居民都难以见着。堂堂国门竟然如此简陋、如此冷清、如此安宁,俄罗斯人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满洲里的另一个特色是它的建筑风格。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满洲里的建筑多似欧式风格,有哥特式的尖顶楼房,文艺复兴时期的穹顶建筑,俄罗斯的木刻楞小屋。
  除了建筑外,这里的外国游人也很多,特别是俄罗斯人,有如过江之鲫,其数量简直可以与国内的游客相媲美。
  置身于满洲里,恍然不知自己身处何处。“中国人到满洲里就象到了外国,外国人到满洲里就象到了家乡”,这就是满洲里建筑风格的定位。

(四)

  第二天我们从满洲里出发准备去看呼伦贝尔的生命之源——呼伦湖。汽车在满(满洲里)达(达泽湖,即呼伦湖)公路上急驰,当汽车途经新巴尔虎右旗时,我们看见公路右侧不远处有一排破旧的砖房,砖房旁有一个羊圈,一位男子正在羊圈里劳作着。
  见此,我们顿时来了兴趣,决定前往拜访一下那位牧民。于是我们离开公路沿着一条土路将车径直向羊圈开去。
  车驶到近前,一片犬吠声顿起,有3条狗大叫起来。听到狗叫声,那位牧民忙从羊圈里出来喝住了狗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是一位年约40岁体格健壮的牧民。在攀谈中得知这位牧民姓徐,是汉族人,一家三口,儿子在海拉尔读书。
  我们问老徐正在忙啥,他说正在绞羊毛,绞羊毛?哦,就是剪羊毛。这一下正合我们的心意,我们忙叫老徐忙着,这样可以亲眼看看羊毛是怎样剪的。
  老徐进到羊圈里,操起一根长杆,长杆的一头系着一个活绳套。然后他站在羊群中间仔细地搜寻着可以剪羊毛的羊。
  这个羊圈不大,大约两亩多的地方圈着1000多头羊。随着老徐转动方向,这1000多头羊就在圈内沿同一个方向不停地奔跑,嘶叫着,场景颇为壮观。
  看准了目标,老徐一个快步上前将绳索准确地套在了一头大肥羊的脖子上。大肥羊用力挣扎,拼命的嚎叫着,但无济于事。老徐将羊拖到身边,用右手将羊的一只后腿提起来,左手板住羊屁股,左膝盖压住羊背,那羊乖乖地倒在地上。老徐一边用双膝压住羊背,一边用双手迅速地将羊肚处的羊毛绞开,之所以叫绞羊毛,是因为这绞下来的羊毛并不是散开的,而是连在一起,就像是张“羊皮”,只是这羊皮很薄,羊子完全感觉不到痛感。
  肚子上的羊毛绞开后,老徐再用绳子将羊的四蹄捆绑一起,这样一来,羊子就彻底无法动弹了。
  准备工作做好后,老徐正式开始绞羊毛了。
  只见老徐用双手飞快地在羊身上拨弄着,从肚到尾,再从尾到背最后到颈部,5分钟左右,一张完整的“羊皮”就从羊身上“脱”了下来。
  老徐说绞羊毛是很讲究技巧的,那就是当羊要换毛时才可以绞。我问老徐那怎么才能知道羊要换毛了呢?老徐说当羊要换毛时,在老羊毛的下面就会长出新羊毛来,新羊毛不停地向外顶老羊毛。当新羊毛长齐时,老羊毛就该脱落了。有经验的牧民当看到羊脖子上的羊毛出现下垂时就知道这头羊该绞毛了。
  如果羊毛脱落得恰到火候,熟练的牧民几分钟就可以用双手绞下一张“羊皮”来。如果火候掌握得不好,光靠双手是难以绞下“羊皮”的,这时候就不得不动用象裁缝裁衣所使用的大剪刀来“剥羊皮”了。
  绞羊毛看起来是个很具有观赏性的活儿,实际上它是个又脏又累的活。
  站在羊屎泥上,闻着臭烘烘的臊味,一天要绞30多张“羊皮”,我问老徐为何不请个帮工。老徐沉默了一会儿说请帮工绞一头羊毛要5元钱,请不起。即便如此,他们夫妻俩一年的收入也就5万元左右。
  由于收入菲薄,老徐一家的生活也显得很清贫。烧的是牛粪,喝的是从远处拖来的地下水,生活必需品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买。好在用电还方便,在屋顶上装个风车,用风能发电。
  离开老徐后我们继续朝呼伦湖进发。开着开着,公路前面的草原突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湖水。这就是令人神往的呼伦湖。
  说到湖,这在江南有很多,洞庭湖、洪泽湖、鄱阳湖、太湖等,不过那是在江南,是在鱼米之乡的地方。
  而呼伦湖则不同,它在祖国的北方,这里多旱少雨,这里有草原,同时也有沙漠。在如此的地理条件下竟然出现了一个宽广无边的大呼伦湖,这本身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我们坐在游船上,躺在这中国北方第一大湖的怀抱里,静静地体验着呼伦湖的奇妙。
  呼伦湖号称方圆八百里,三面为草原环抱,一面是水天一色,呼伦湖的水质不错,大约为Ⅱ类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烁,有风吹时,则是碧波荡漾。
  空中不时有鸟儿飞过,水中,几只江鸥在那里嬉戏鸣叫。
  置身于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
  呼伦湖的水产资源很丰富。这里有鲤鱼、鲫鱼、白鱼等鱼类,还盛产着营养价值很高的香丽白虾。餐馆的特色是全鱼宴。我们品尝了秀丽的白虾和呼伦湖鲤鱼。白虾鲜嫩可口,鲤鱼松软香甜。
  草原上有这样一个湖,我真为它感到庆幸。
  在庆幸之时,我又有些忧虑。
  呼伦湖号称方圆八百里,但那已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现在的呼伦湖究竟有多大,没有人知道。
  游船从来都是靠在船码头上的,但这对于呼伦湖的游船来说却是个例外。这里游船靠的地方离船码头足有两百多米,这两百多米的地方在做什么用呢?一百多米的地方已变成滩涂,游客在这里骑马、驾驶草原摩托,生意好得很。另一百多米则是淤泥,淤泥上架起了栈桥,人们从栈桥走向游船。更令人担忧的是,那几座栈桥的长度似乎看起来还没完没了,隔一段时间就要延伸一次。
  呼伦湖的水位在急剧下降,呼伦湖变小了。看到这种状况,我不禁有些不安,呼伦贝尔是因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如果失去了呼伦湖,那呼伦贝尔还存在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愿这只是我的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