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武水热点
基层动态
首页 > 党群工作 > 职工艺苑
打“咕啾”---乡村记忆之四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3-08-07
    塆子座落于举水河畔,翻过大堤就是举水河。生长在河边,塆里的儿伢冇得不会游水的。
    举水河发源于麻城之北的山区,流经新洲,从大埠入长江,全长160多公里。举水河经常发大水,每年的汛期不同,有时来得早,有时来得晚。早时在五月,浑浊的山水翻滚着奔向大江。塆里的大人小伢都聚在堤上,看着河中滩地成熟的油菜和泛黄的麦子被洪水淹没,无不叹气惋惜。
    举水河也见枯水。在旱年,上游公社筑坝引水至堤内,灌满湖塘沟汊,抽入旱地水田,浇灌棉花和稻苗。下游河床见底,沿河沙滩沁出清泉,汇成细流源源不断流入长江。
    夏天,举水河更多是丰水。因受长江高水位的衬托,举水河变成一条长长的湖,清亮亮的。
    爱玩水是小伢的天性。大热天,三五个一伙、七八个一群邀着来到河边。塆里的伢游水不学自通,初学的伢大多光着屁股趴在浅水处,双手抓着堤边绊根草,双脚翘起,交叉起落,发出“咕啾”、“咕啾”的打水声。玩了几次后,小心地试着松开绊根草,双手不停地一阵乱抓,小头一浮一沉的,刚划出去又赶紧蹬回来,坐在堤边咳吐着呛进的水,抹着浸红的眼和呛出的泪,揪着呛红的鼻,一串一串的鼻涕顺着鼻沟流了出来,模样狼狈可笑!一次次的呛水后,几天下来,多数的伢敢往开处游了,只是泳姿不雅,只会双手一起向下 划水、双脚打咕啾的“狗刨式”。
    早些年,为拓宽河道,塆子往里迁了百把米,重新筑了大堤,留下原塆址立在河中。衡量一个伢玩水的胆子大小,就是看他敢不敢往河中的老屋基游。同样的,一个伢会不会游水,是看他能不能游到老屋基。塆里的伢都以此为目标,游不好是要遭玩伴们笑话的。游到老屋基,一个个抢着爬上去,争着往水里跳,比着谁跳得高跳得远。玩了跳水再玩“滑滑梯”,小伢们将土岸浇上水,和着泥,坐着往水里滑。玩滑滑梯时,水边要有同伴不停地往上浇水,如不这样,小屁股就会摩擦红肿,有时还会划破流血。
    退水时,塆里大人将河中露出的滩地插上苕苗。初始几天要划船过去浇水,每在这时,小伢们拿着水瓢,骑着水牛跟着泅过去帮忙。一次,船翻了,六七个婶娘、大嫂被扣在水中,小伢们弃牛快速游过去,协助会水的大人将落水者一个个拉上了堤岸,又把漂在水面的水桶、扁担一一拖到堤边。
    小伢们爱河爱水,但也有畏河怕水的时候。一天正午,劳作的大人和玩耍的小伢都回家吃午饭了,一个小伢独自一人跑到河里玩水,本来水性不太好,加之岸上无人呼救,当被发现捞上来时已没了气息,死者的父母呼天喊地。小伢们听大人的话,牵来了毛驴,抱来了鹅。大人们将溺水者横着趴放在驴背上,赶着驴快走,并抓着大鹅,将鹅头伸向溺者耳边。瘦削的驴背颠出了溺者腹中的水,但大鹅被捏掐发出的痛苦叫声并没唤醒溺者。看着一起玩水的伙伴就这样死去,小伢们几天都不敢上堤,更不敢下河,生怕亡去的伙伴从水中冒出把自己拉了去。
    还有一回,那天天还没放亮,塆里两大嫂挑着瓜菜一前一后急急地上了堤,准备到渡口过河去对岸的辛冲镇早市卖菜。后面的大嫂不小心被绊了一下,篮中的大南瓜顺堤坡滚向河里,不识水性的她撵着跑下堤,用扁担捞瓜,一下没站稳滑入水中。前面的大嫂向渡口跑去,边跑边大声呼救,守渡的金狗爷急忙跑来,几个猛子下去也没捞着。天亮了,塆里人都跑来寻找,大人们划着几条小船,用绳子系着铁钩不停的甩向水里。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打捞的区域也不断在扩大,就是捞不着落水人。最后是在河里的深沟中(枯水时挖的抽水沟)捞着的,此时离落水时已过去了大半天。大人们用木门将尸体抬回塆,放置在堤边的树荫下,等着买棺材的人回来安葬。一连几天,小伢们想着死者泡肿变形的遗容就害怕,夜里都不敢出门。
    河中淹死了人,小伢们十天半月是不会到河里游水的。炎夏的太阳毒辣,把地上的土灰烤得烫脚,不泡在水里实在难受,小伢们就邀着去塆边的鱼塘、畈里的藕塘玩水。在鱼塘玩水不能打咕啾,打咕啾大人就要管,因为塘中家鱼容易受惊,受惊就跳跃。在荷塘玩水打不了咕啾,荷叶、水草太密施展不开。小伢们掰下荷叶顶在头上挡太阳,或摘莲蓬,或扯藕带,不停的往嘴里塞。荷塘里有水蛇,还有很多的蚂蝗。小伢们最怕蛇,要么把蛇打死,要么把蛇赶走才下水。小伢们进荷塘都是快下快上,不然,蚂蝗可不讲客气,双手双脚爬满了蚂蝗是经常的事,扯掉蚂蝗就流血。小伢们并不怕,流点血换来了好吃的,觉得值。

   

   

   

   

   

   
   
Copyright 2021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10716号

打“咕啾”---乡村记忆之四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3-08-07)
    塆子座落于举水河畔,翻过大堤就是举水河。生长在河边,塆里的儿伢冇得不会游水的。
    举水河发源于麻城之北的山区,流经新洲,从大埠入长江,全长160多公里。举水河经常发大水,每年的汛期不同,有时来得早,有时来得晚。早时在五月,浑浊的山水翻滚着奔向大江。塆里的大人小伢都聚在堤上,看着河中滩地成熟的油菜和泛黄的麦子被洪水淹没,无不叹气惋惜。
    举水河也见枯水。在旱年,上游公社筑坝引水至堤内,灌满湖塘沟汊,抽入旱地水田,浇灌棉花和稻苗。下游河床见底,沿河沙滩沁出清泉,汇成细流源源不断流入长江。
    夏天,举水河更多是丰水。因受长江高水位的衬托,举水河变成一条长长的湖,清亮亮的。
    爱玩水是小伢的天性。大热天,三五个一伙、七八个一群邀着来到河边。塆里的伢游水不学自通,初学的伢大多光着屁股趴在浅水处,双手抓着堤边绊根草,双脚翘起,交叉起落,发出“咕啾”、“咕啾”的打水声。玩了几次后,小心地试着松开绊根草,双手不停地一阵乱抓,小头一浮一沉的,刚划出去又赶紧蹬回来,坐在堤边咳吐着呛进的水,抹着浸红的眼和呛出的泪,揪着呛红的鼻,一串一串的鼻涕顺着鼻沟流了出来,模样狼狈可笑!一次次的呛水后,几天下来,多数的伢敢往开处游了,只是泳姿不雅,只会双手一起向下 划水、双脚打咕啾的“狗刨式”。
    早些年,为拓宽河道,塆子往里迁了百把米,重新筑了大堤,留下原塆址立在河中。衡量一个伢玩水的胆子大小,就是看他敢不敢往河中的老屋基游。同样的,一个伢会不会游水,是看他能不能游到老屋基。塆里的伢都以此为目标,游不好是要遭玩伴们笑话的。游到老屋基,一个个抢着爬上去,争着往水里跳,比着谁跳得高跳得远。玩了跳水再玩“滑滑梯”,小伢们将土岸浇上水,和着泥,坐着往水里滑。玩滑滑梯时,水边要有同伴不停地往上浇水,如不这样,小屁股就会摩擦红肿,有时还会划破流血。
    退水时,塆里大人将河中露出的滩地插上苕苗。初始几天要划船过去浇水,每在这时,小伢们拿着水瓢,骑着水牛跟着泅过去帮忙。一次,船翻了,六七个婶娘、大嫂被扣在水中,小伢们弃牛快速游过去,协助会水的大人将落水者一个个拉上了堤岸,又把漂在水面的水桶、扁担一一拖到堤边。
    小伢们爱河爱水,但也有畏河怕水的时候。一天正午,劳作的大人和玩耍的小伢都回家吃午饭了,一个小伢独自一人跑到河里玩水,本来水性不太好,加之岸上无人呼救,当被发现捞上来时已没了气息,死者的父母呼天喊地。小伢们听大人的话,牵来了毛驴,抱来了鹅。大人们将溺水者横着趴放在驴背上,赶着驴快走,并抓着大鹅,将鹅头伸向溺者耳边。瘦削的驴背颠出了溺者腹中的水,但大鹅被捏掐发出的痛苦叫声并没唤醒溺者。看着一起玩水的伙伴就这样死去,小伢们几天都不敢上堤,更不敢下河,生怕亡去的伙伴从水中冒出把自己拉了去。
    还有一回,那天天还没放亮,塆里两大嫂挑着瓜菜一前一后急急地上了堤,准备到渡口过河去对岸的辛冲镇早市卖菜。后面的大嫂不小心被绊了一下,篮中的大南瓜顺堤坡滚向河里,不识水性的她撵着跑下堤,用扁担捞瓜,一下没站稳滑入水中。前面的大嫂向渡口跑去,边跑边大声呼救,守渡的金狗爷急忙跑来,几个猛子下去也没捞着。天亮了,塆里人都跑来寻找,大人们划着几条小船,用绳子系着铁钩不停的甩向水里。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打捞的区域也不断在扩大,就是捞不着落水人。最后是在河里的深沟中(枯水时挖的抽水沟)捞着的,此时离落水时已过去了大半天。大人们用木门将尸体抬回塆,放置在堤边的树荫下,等着买棺材的人回来安葬。一连几天,小伢们想着死者泡肿变形的遗容就害怕,夜里都不敢出门。
    河中淹死了人,小伢们十天半月是不会到河里游水的。炎夏的太阳毒辣,把地上的土灰烤得烫脚,不泡在水里实在难受,小伢们就邀着去塆边的鱼塘、畈里的藕塘玩水。在鱼塘玩水不能打咕啾,打咕啾大人就要管,因为塘中家鱼容易受惊,受惊就跳跃。在荷塘玩水打不了咕啾,荷叶、水草太密施展不开。小伢们掰下荷叶顶在头上挡太阳,或摘莲蓬,或扯藕带,不停的往嘴里塞。荷塘里有水蛇,还有很多的蚂蝗。小伢们最怕蛇,要么把蛇打死,要么把蛇赶走才下水。小伢们进荷塘都是快下快上,不然,蚂蝗可不讲客气,双手双脚爬满了蚂蝗是经常的事,扯掉蚂蝗就流血。小伢们并不怕,流点血换来了好吃的,觉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