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武水热点
基层动态
首页 > 党群工作 > 企业党建
践行武汉精神 李永光:耳朵诊断自来水管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2-03-16
改写百年听漏法
李永光:耳朵“诊断”自来水管
 
 
《长江日报》讯(记者 金涛 通讯员 谢铭辉)
 
践行者名片:
  李永光,男,38岁,武汉市水务集团汉口供水部检漏员
推荐人:
  黄思 武汉市水务集团总经理
推荐理由:
  他是我市第一位大学生听漏工,坚持上了15年的夜班,不断钻研,改变了100多年来手耳相传的操作手艺,自编的工作手册成为新一代检漏工的上岗教材,德国人求购他制作的听漏棒爱不释手。
记者印象:
  外表普通的李永光身上有股吸引力。谈起检漏,他滔滔不绝,从百年之前英国人在汉创办自来水厂,到目前国外最先进的设备,如数家珍。
  “声音的音色是指同一频率,同一振幅的声音在不同的振动介质上感受到的听觉区别。这是一个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东西。同一个音高,用弦乐器和管乐器演奏的声音就不同,很容易分辨,这就是音色的不同。”
  如果不说明,许多人肯定会认为这是在讲述音乐。其实,这是我市2009年编制的第一本检漏工手册中一段话。手册的编写者李永光,一名普通听漏工。
  
  入行 地大毕业生当上听漏工
  听漏工是一个少见的职业。全市仅有50人,也许是从业人数最稀少的职业之一。每天22时至2时上班,手里一根铁杆,沿着马路,走走听听,听地下水流的声音。
  100多年前,英国人在汉创办第一家自来水厂,检漏工就应运而生。他们的工作就是用耳朵给自来水管看病,通过一根棒子,听出地下的漏水点,及时抢修,避免更大损失。
  15年前,李永光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学习物探专业的他,被水务集团特招进入公司。
  此后,水务集团陆续招了几位大学生听漏工,但一个个离开,只有李永光坚持至今。
  
  突破 自编检漏工具书
  自来水在地下管道内流动,会发出声音,如果有破漏,声音就会出现异常。由于管道材质和土质的不同,漏水的声音各不相同,有数十种之多。这些声音必须要牢牢地记在大脑里,才能准确判断出漏水。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至少需要2、3年才能建立起记忆库”,李永光说,为了避开干扰,听漏必须在夜深人静时,才能听得清楚。
  工作一段时间后,李永光开始捣鼓一些国外进口的、老师傅们不用的检漏仪器。很快,他将说明书全部翻译,并熟练地操作起来。
  当他一手拿着传统的听漏棒,一手带着“洋机器”上路,比老师傅更快更准地找到漏水点后,同事们纷纷效仿。手上的工具从传统的“一支棒”变成了“四件宝”。
  于是,他开始给同事们上课,并将教材编制成检漏工手册。这本册子,是武汉百年制水史上的第一本检漏工具书。
  
  自律 禁止戴耳机听音乐
  在家里,李永光会远远地听到妻子回家的脚步声。晚上休息时,会听到楼上楼下的水流声。
  这种超常的听力来自于天赋和艰苦训练。
  “第一次拿起听漏棒时,仿佛是一个聋者在欣赏音乐会,什么也没听到”,李永光回忆跟着师傅上街工作的场景。于是,每天深夜,他在街上要走3-5公里,掀开一个个井盖,将听漏棒贴在管子上,或在马路边,隔着地面静静地听水管,捕捉沙沙的流水声,并将声音印在脑海里。加上专业知识的帮助,他只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别人2、3年的学徒生涯,可以独立工作。
  在招新人时,李永光会故意地小声说话、弄倒一件物品,观察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最好是比普通人敏锐一些”。
  “禁止戴耳机听音乐”,这是李永光的禁令——耳朵是我们吃饭的家伙,必须保护好。汉口供水部的一群20-30岁的小伙子们,个个遵守。
“水还没漏出地面就被发现是很难的,漏点越小检漏水平越高”,年轻的检漏工冯凯说,现在遇到难点,只要李永光出马就能解决。不久前,在竹叶山立交桥下,李永光花了20多天,准确寻找到一个距离渍水点700多米的漏水点。
  据统计,50余名检漏工一年挽回的漏水量在20万吨左右,相当于一座小型自来水厂。
  
  创新 德专家求购汉产听漏棒
  听漏棒是最原始的检漏工具,使用方便,传声直接,已有100多年使用历史。德国、英国、日本是世界上最先进检漏仪器的制造者。不过,直到现在,他们仍没有放弃听漏棒。
  15年来,李永光一直在琢磨、自制听漏棒。经过反复实验,他率队自制出全新的电木听漏棒——一根1米多长的不锈钢,套上一个酒杯大小的绝缘电木盒,盒内是一片紫铜,共同组成一个高保真的传声筒。
  此听漏棒不仅效率超过传统听漏棒,而且成本低,比市场价格便宜8成。广州、温州等地的自来水公司都采购此听漏棒。
  1年前,一位德国专家来汉交流。当他看到李永光办公室的一排听漏棒,立即发现这支汉产听漏棒最棒,于是提出购买一支。李永光爽快地相送。德国专家爱不释手带回家。
  自来水在地下管道内流动,会发出声音,如果有破漏,声音就会出现异常,漏水的声音有数十种之多。这些声音必须要牢牢地记在大脑里,才能准确判断出漏水。

水管“好医生”
  
  或许对大多数市民而言,这是第一次听说“听漏工”这个职业。他们的故事听来很有一些“独行夜客”的神秘色彩:每天深夜,在人们熟睡之际,手持听漏杆,沿着马路,走走听听,像勤恳的啄木鸟一样,在沙沙的流水声中仔细分辨每一点异响,寻找着可能的漏水点。也许晚归的人会在路边偶尔遇见他们,甚至好奇地观察过他们,尽管这个几率很低——武汉有几百万人口,听漏工却只有50个。
  而这寥寥50人每年却能挽回20万吨水,相当于一座小型自来水厂。这不能不令闻者伸出大拇指,夸一声“了不起”,这也证明了再普通的工作也能成就卓越。李永光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既体现在他的首个大学生听漏工身份,更体现在他对职业的由衷热爱和不断钻研中。这份热爱给予了他动力和创造力,也促使他全心沉浸在工作中,最终获得不平凡的成绩。
Copyright 2021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10716号

践行武汉精神 李永光:耳朵诊断自来水管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2-03-16)
改写百年听漏法
李永光:耳朵“诊断”自来水管
 
 
《长江日报》讯(记者 金涛 通讯员 谢铭辉)
 
践行者名片:
  李永光,男,38岁,武汉市水务集团汉口供水部检漏员
推荐人:
  黄思 武汉市水务集团总经理
推荐理由:
  他是我市第一位大学生听漏工,坚持上了15年的夜班,不断钻研,改变了100多年来手耳相传的操作手艺,自编的工作手册成为新一代检漏工的上岗教材,德国人求购他制作的听漏棒爱不释手。
记者印象:
  外表普通的李永光身上有股吸引力。谈起检漏,他滔滔不绝,从百年之前英国人在汉创办自来水厂,到目前国外最先进的设备,如数家珍。
  “声音的音色是指同一频率,同一振幅的声音在不同的振动介质上感受到的听觉区别。这是一个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东西。同一个音高,用弦乐器和管乐器演奏的声音就不同,很容易分辨,这就是音色的不同。”
  如果不说明,许多人肯定会认为这是在讲述音乐。其实,这是我市2009年编制的第一本检漏工手册中一段话。手册的编写者李永光,一名普通听漏工。
  
  入行 地大毕业生当上听漏工
  听漏工是一个少见的职业。全市仅有50人,也许是从业人数最稀少的职业之一。每天22时至2时上班,手里一根铁杆,沿着马路,走走听听,听地下水流的声音。
  100多年前,英国人在汉创办第一家自来水厂,检漏工就应运而生。他们的工作就是用耳朵给自来水管看病,通过一根棒子,听出地下的漏水点,及时抢修,避免更大损失。
  15年前,李永光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学习物探专业的他,被水务集团特招进入公司。
  此后,水务集团陆续招了几位大学生听漏工,但一个个离开,只有李永光坚持至今。
  
  突破 自编检漏工具书
  自来水在地下管道内流动,会发出声音,如果有破漏,声音就会出现异常。由于管道材质和土质的不同,漏水的声音各不相同,有数十种之多。这些声音必须要牢牢地记在大脑里,才能准确判断出漏水。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至少需要2、3年才能建立起记忆库”,李永光说,为了避开干扰,听漏必须在夜深人静时,才能听得清楚。
  工作一段时间后,李永光开始捣鼓一些国外进口的、老师傅们不用的检漏仪器。很快,他将说明书全部翻译,并熟练地操作起来。
  当他一手拿着传统的听漏棒,一手带着“洋机器”上路,比老师傅更快更准地找到漏水点后,同事们纷纷效仿。手上的工具从传统的“一支棒”变成了“四件宝”。
  于是,他开始给同事们上课,并将教材编制成检漏工手册。这本册子,是武汉百年制水史上的第一本检漏工具书。
  
  自律 禁止戴耳机听音乐
  在家里,李永光会远远地听到妻子回家的脚步声。晚上休息时,会听到楼上楼下的水流声。
  这种超常的听力来自于天赋和艰苦训练。
  “第一次拿起听漏棒时,仿佛是一个聋者在欣赏音乐会,什么也没听到”,李永光回忆跟着师傅上街工作的场景。于是,每天深夜,他在街上要走3-5公里,掀开一个个井盖,将听漏棒贴在管子上,或在马路边,隔着地面静静地听水管,捕捉沙沙的流水声,并将声音印在脑海里。加上专业知识的帮助,他只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别人2、3年的学徒生涯,可以独立工作。
  在招新人时,李永光会故意地小声说话、弄倒一件物品,观察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最好是比普通人敏锐一些”。
  “禁止戴耳机听音乐”,这是李永光的禁令——耳朵是我们吃饭的家伙,必须保护好。汉口供水部的一群20-30岁的小伙子们,个个遵守。
“水还没漏出地面就被发现是很难的,漏点越小检漏水平越高”,年轻的检漏工冯凯说,现在遇到难点,只要李永光出马就能解决。不久前,在竹叶山立交桥下,李永光花了20多天,准确寻找到一个距离渍水点700多米的漏水点。
  据统计,50余名检漏工一年挽回的漏水量在20万吨左右,相当于一座小型自来水厂。
  
  创新 德专家求购汉产听漏棒
  听漏棒是最原始的检漏工具,使用方便,传声直接,已有100多年使用历史。德国、英国、日本是世界上最先进检漏仪器的制造者。不过,直到现在,他们仍没有放弃听漏棒。
  15年来,李永光一直在琢磨、自制听漏棒。经过反复实验,他率队自制出全新的电木听漏棒——一根1米多长的不锈钢,套上一个酒杯大小的绝缘电木盒,盒内是一片紫铜,共同组成一个高保真的传声筒。
  此听漏棒不仅效率超过传统听漏棒,而且成本低,比市场价格便宜8成。广州、温州等地的自来水公司都采购此听漏棒。
  1年前,一位德国专家来汉交流。当他看到李永光办公室的一排听漏棒,立即发现这支汉产听漏棒最棒,于是提出购买一支。李永光爽快地相送。德国专家爱不释手带回家。
  自来水在地下管道内流动,会发出声音,如果有破漏,声音就会出现异常,漏水的声音有数十种之多。这些声音必须要牢牢地记在大脑里,才能准确判断出漏水。

水管“好医生”
  
  或许对大多数市民而言,这是第一次听说“听漏工”这个职业。他们的故事听来很有一些“独行夜客”的神秘色彩:每天深夜,在人们熟睡之际,手持听漏杆,沿着马路,走走听听,像勤恳的啄木鸟一样,在沙沙的流水声中仔细分辨每一点异响,寻找着可能的漏水点。也许晚归的人会在路边偶尔遇见他们,甚至好奇地观察过他们,尽管这个几率很低——武汉有几百万人口,听漏工却只有50个。
  而这寥寥50人每年却能挽回20万吨水,相当于一座小型自来水厂。这不能不令闻者伸出大拇指,夸一声“了不起”,这也证明了再普通的工作也能成就卓越。李永光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既体现在他的首个大学生听漏工身份,更体现在他对职业的由衷热爱和不断钻研中。这份热爱给予了他动力和创造力,也促使他全心沉浸在工作中,最终获得不平凡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