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集团职工陈刚代表中国参加第29届残奥会
“我有信心冲击单打和团体两块金牌,这么多年的努力就为了这一刻,人这一辈子总要干点什么事,我希望这次比赛,自己不留下任何遗憾。”在2008北京残奥会开赛前夕,40岁的我省残奥会乒乓球选手陈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信心满满。 在33岁之前的陈刚过得很快活,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开朗的性格、还有很多的朋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他的左腿,也将这个快乐的宠儿推向了生活的悬崖边。是就此消沉地度过下半生,还是坚强地去挑战命运,陈刚选择了后者。 启蒙与陈静是队友 1978年,陈刚在六角亭中心业校开始学习打乒乓球,这里的乒乓球训练班在武汉相当有名望,当时的教练吴立果曾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乒乓球选手,陈刚的同批队友中,就有陈静这样的奥运冠军。 “我和陈静以前的确是队友,不过彼此间没什么联系,这些往事没必要去提”,显然,陈刚不想傍着队友的名头来给自己添光,这也表明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1986年,在打球的第8个年头,陈刚感觉如果自己把乒乓球运动当成一种职业,很难有大的作为,便果断地结束了专业之旅,以特招生的方式入伍,加入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不过军旅生涯中,陈刚依然与球为伴,在济南军区前卫杯乒乓球赛中,他曾取得过团体第一、双打第二、单打第三的好成绩。 1989年2月份,服役3年之后,陈刚退伍,但乒乓球的缘分仍在继续。同年,武汉市水务集团(原武汉市自来水公司)大力推展企业群众体育,陈刚凭借乒乓球方面的特长进入到这个实力雄厚的百年企业中。 一场车祸改变命运 1996年12月28日,陈刚与在粮食局工作的女友熊萍结为百年之好,一年后,小两口就收获了爱情的结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 2001年6月13日,陈刚和几个朋友开车去鄂州办事,在武黄高速公路上车子突然爆胎,车祸从天而降!陈刚对记者回忆说,当他醒来时,已经躺在鄂州医院的病床上,而他的左腿已经被截去。那一刻,陈刚说自己的第一感觉是一片茫然,这种茫然甚至使他忘记了截肢的痛楚,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事发几天后,陈刚依然还陷在对于未来的茫然和恐惧中,这时,几个乒乓球圈子里的好友,为陈刚指出了一条改变命运的路。 “他们建议我去参加残疾人乒乓球比赛,我手上有活,好好练一练,绝对可以有所作为,当时感觉这是大家给我开的一个玩笑,现在想起来,这个建议完全改变了我的命运。”陈刚感叹道。 首次参赛一场不胜 2003年,湖北残疾人乒乓球队主教练魏祖武,通过圈内人了解到陈刚的背景,他对这个“半路出家”的残疾乒乓球选手很看好,于是给了陈刚参加当年残疾人省运会的资格。只是没料到,陈刚的第一次大赛成绩让教练大跌眼镜。 “谁都打不赢,一场球都赢不了,平时练球感觉还可以,打起比赛来完全不是那个事。残疾人比赛是有规则的,我已经缺少了一条腿,少了一个支撑点,不能再按以前正常的思路去打,步法和战术不到位,手上再有活也没用。” 虽然第一次参赛就碰了个大钉子,不过陈刚认为,自己在技术上还是有优势的,脚下移动不利索的状况完全可以通过刻苦的训练来弥补。 下定了决心后,陈刚开始埋头苦练,并不断地参加各类比赛来积累经验。2004年底,在武汉市残联的大力推荐下,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的教练一眼相中了陈刚,“我的打法是中国传统打法,右手直拍正胶,非常讲究技术细节的处理,由于我有多年的乒乓球功底,这一点上比其他选手要强,所以教练觉得我的实力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陈刚说。 绝对热门誓夺两金 进入国家队后,陈刚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从2004年至今,陈刚大部分时间都在跟随残奥队集训、外出比赛,哪怕是再辛苦,他也始终在咬牙坚持着。 “国家队的训练量很大,超乎我的想像,刚开始,我左腿被截肢的地方经常磨破,接触啌(断肢和义肢的衔接处)内有大量的积水,非常难受,为了保证第二天还能正常训练,我每天晚上还得给断肢抹痱子粉、搽药膏。” 巨大的付出终会有回报。2006年远南残疾人运动会,陈刚脱颖而出,夺取了单打和团体两枚金牌。当年的世界残疾人乒乓球公开赛,陈刚又夺得了单打第二名的好成绩。进入2007年,陈刚的实力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顶尖高手,几乎所有比赛的冠军头衔均被他收入囊中。从2004年至2007年底,陈刚的世界排名一直保持在前10位,凭借出色的战绩,陈刚不仅确立了自己在国家队中的主力地位,也顺利地拿到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参赛资格,也是中国残奥乒乓球队26名选手中,惟一一位湖北人。 “我有信心冲击单打和团体两块金牌,这么多年的努力就为了现在这一刻,人这一辈子不能白活,总要干点什么事,我希望这次比赛,自己不留下任何遗憾。”谈到即将开始的残奥会,陈刚显得信心满满。 所有人都在支持他 为了实现在残奥会上夺金的梦想,从2004年至今,陈刚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和比赛,一年到头很少回家,今年过年都在北京封闭集训。“一年难得回几次,每次回来不是训练、比赛,就是到残联办事,呆不到两三天就走人,平时我们也不经常通电话,免得影响他的训练。”陈刚的妻子熊萍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我们全家人都希望他轻松的面对,放下包袱,打出成绩。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为他骄傲。” 对于家里人所做的一切,陈刚由衷的感激:“家里的事基本上不用我操心,他们非常支持我,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可能走得顺畅,辛苦他们了。” 除了家人的支持,武汉市水务集团和乒乓队的队友们一样都在支持陈刚。水务集团工会干事、乒乓队队长戴辉告诉记者,每一次陈刚回汉,队友们都会陪他训练,保持状态。另外,这几年陈刚在国家队训练,单位每个月照常按正式员工给他发放工资奖金,为的就是给他一个保障,帮助他无后顾之忧地去冲击梦想。